

本文为《大美界》原创
作者 |雨山
医美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它们的经营情况往往是感知市场冷暖的重要风向标。
8月30日,随着四环医药发布2025年年中业绩公告,至此,24家中国医美相关上市公司(不包含以跨年制绘制年报的相关企业,如完美医疗、医思健康、密迪斯肌等)的财报全部发布。
《大美界》统计数据后发现,龙头企业们过去超10%的医美业绩增速已经不再,同比增长率普遍为负,哪怕竞争壁垒更强的上游也遭遇同样境遇。
更严峻的是,目前行业仅剩9家企业还在增长。

▲《大美界》制图
同时,营收规模上,巨子生物以唯一半年收入超过30亿元的成绩登顶,并以11.82亿元的净利润击败爱美客的7.89亿元净利润,成为医美赚钱新王。

▲《大美界》制图
(由于部分公司披露的数据以港币、美元、新台币显示,为统一单位,图中数值皆进行了汇率转化,数值换算依据为1港元=0.9147元人民币,1美元=7.1313元人民币,1新台币=0.2329元人民币。)
可以窥见,中国医美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重构。
1逆势增长, 这些企业凭什么?
当行业整体疲软时,江苏吴中、金发拉比、四环医药、九州通、锦波生物、巨子生物、双美生物、美丽田园、苏宁环球9家企业的医美业务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此次年中报一大看点。
其中,金发拉比、苏宁环球、美丽田园是医美服务机构。
金发拉比于2024年末通过并购新增了珠海韩妃、中山韩妃两家医美服务的控股子公司,自此医美服务板块业务纳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体系,这也使得其医美业务能从0业绩到此次实现3325万元的收入。
苏宁环球作为一家“地产+医美”双主业协同并进的企业。在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医美业务收入9171.58万元,同比增长4.44%。
据财报解释,营收的增长来自消费人群的增加。2025年H1苏宁环球旗下医美机构总上门服务人次达78273人次,同比增长11.4%,消费达39862人次,同比增长18.1%,新增新客15521人,新客预收金额同比增长50.4%。
针对增长动因,苏宁环球认为,当下医美服务机构的战略重心正从“广覆盖”转向“精准匹配需求”,需重点聚焦高性价比与差异化产品的筛选。为此,该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精准营销策略,实现新客高效转化、老客黏性提升及复购率稳步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丽田园,其通过“双美”模式实现了业务的联动——该公司旗下有三大业务,一是美容和保健服务,为业务基本盘,二是医美服务,为第二增长曲线,第三是亚健康医疗,为潜力增长业务。
具体来说,美丽田园以生活美容的高频服务建立信任,借医美和亚健康医疗为进阶需求,抓住核心客群,实现漏斗转化。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丽田园20%的美容和保健服务会员购买了其医美或亚健康医疗服务,显示出了强大的渠道获客效率。据悉,美丽田园的获客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不足2%,远低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
这与当下医美行业趋势暗合:求美者需求正在从局部变美向整体健康转变。
再看九州通,这是一家医药供应链企业。作为一家跨界医美者,该公司基于自身医药流通优势,逐步将旗下医美事业部的推广网络覆盖至全国14个一线省市,并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美产品推广团队。目前,九州通已取得昂利康利丙双卡因、诗乐氏等11项重点品牌的总代理资质或区域代理授权。
财报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九州通医美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48.64%。业绩的提升得益于合作的医美服务机构再创新高,达到11072家,医美服务机构网络覆盖率近60%。
据透露,九州通将持续加速市场拓展与优质产品挖掘,重点推进注射类再生材料、声光电设备及OTC械类敷料等产品的引进推广,同步扩大团队规模与区域渗透率。
总体来看,这些实现逆势增长的企业,无外乎两种路径:或以精准营销与强地推“借力”,拓宽医美终端覆盖;或以双美协同模式“借智”,整合资源提升效能。
但还有一种方式,即“借势”:乘着胶原蛋白、童颜针等势能起飞的医美几家上游企业,成为今年上半年最大赢家。
2借势起飞,医美新王在上游诞生
此次逆势增长的江苏吴中、双美生物、四环医药、锦波生物、巨子生物五家企业,皆属医美上游。
纵观江苏吴中的业务,其爆发式增长核心来自国内首款获批进口“童颜针”AestheFill艾塑菲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的销售——这已经成为其两年来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财报针对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童颜针代理之争”提到,公司已无法正常继续销售AestheFill,目前正推进注射用双相交联含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钠凝胶、利丙双卡因乳膏的注册申报工作,以及自主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冻干纤维、重组胶原蛋白植入剂等临床前研发工作。
双美生物的核心产品为胶原蛋白植入剂,其在上半年收入2.36亿元新台币,占总营收99.7%。其中,中国大陆是该公司核心阵地,收入为2.14亿元新台币,占总营收90.3%。持续推动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渗透率提升,是双美生物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四环医药的医美业务收入为5.85亿元,同比上升约81.3%。财报解释称,增长主要由于期内集团旗下医美平台渼颜空间加大与多家医美机构的战略合作以及大力推广营销战略。
一方面,渼颜空间销售覆盖增长至超过6800家医美机构,与超过230家头部医美集团及区域核心机构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代理商团队扩展至38家;另一方面,是在策略上通过升级产品矩阵、构建百人级讲者培训体系及终端教育多维覆盖,从而提升产品渗透率。
目前,渼颜空间打造了60多个医美产品管线,覆盖注射、光电设备、减重药品和护肤品等轻医美基础类别。期内,其自主研发的两款再生注射类产品—注射用聚己内酯微球面部填充剂(少女针)和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童颜针)—均获批上市。
锦波生物与巨子生物的增长则来自当下胶原蛋白的火热——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85亿元增至2027年的10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2.4%。
作为拥有三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冻干纤维”“胶原蛋白溶液”“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的锦波生物,旗下产品覆盖了医美填充、组织修复和创面敷料等多种需求。
今年上半年,以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的植入剂产品(三类医疗器械),即“薇旖美”系列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33.41%;旗下功能性护肤品收入更是同比暴涨152.39%,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至1.21亿元,成为新增长动力。
新晋赚钱王巨子生物已经实现营收、净利润六连涨。其中,功效性护肤品板块在上半年收入达24.10亿元,同比增长24.2%;医用敷料收入为6.93亿元,同比增长17.1%。
对此,巨子生物在财报中提到,总体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强劲表现,尤其是功效性护肤品的畅销,这与其全渠道持续推进精细化运营、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明星产品的迭代(如可复美焦点面霜的放量,可丽金大膜王3.0上市)有密切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巨子生物产品销售主要分为直销与向经销商销售两大板块,其中上半年74.7%收入源自直销,累计达23.25亿元。直销渠道分为电商及社媒平台上的在线直销DTC店铺,医院、诊所、连锁药房、化妆品连锁店及连锁超市,以及电商平台三大部分。这背后,是渠道精细化运营与多元化布局的策略胜利。
不难发现,借势而起的医美新贵们,已站上市场的主舞台。
3舍弃增长换盈利:活下去才是第一要义
一家企业一旦上市,就不得不考虑股价,而股价的维持或者增长的基础是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增长。也因此,在资本叙事里,增长大于一切。
但当下医美行业面临整体的消费疲软,扩张往往拖垮利润,甚至给企业埋下隐患。所以,表面的业绩营收远不如盈利能力更能显示企业真实质量。
对此,《大美界》在剔除5家未公布医美业务盈利指标的企业后,对19家上市企业在2021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的整体盈利进行拉通梳理后发现,医美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正变得更为强劲:今年上半年盈利39.61亿元,已经达到2024年全年的约59.49%。

▲《大美界》制图
备注:由于部分公司医美业务未直接披露净利,根据其医美营收和行业平均净利率测算,与实际可能存在误差
数据足以表明,医美相关上市企业正在修复盈利能力,让企业能在当下的环境中先活下去。
其中,朗姿股份、美丽田园、雍禾医疗、九州通、华东医药、锦波生物、巨子生物、四环医药、双美生物皆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具体策略方面,一部分企业是因为管理费用显著降低;另一部分企业则是高端产品放量,带来毛利率提升;还有部分企业是通过缩减营销及人力成本开支,以降本换利润。
无论哪种方式,都切实为企业的生存博得更大空间:医美企业正在走一条更加务实的发展之路。
可以预见,2025年整体医美上市公司的盈利将再上一个台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