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老子》第十四章
杨玉鼎(邯郸)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白话
看不见,称为夷;听不见,称为希;摸也摸不着,称为微。这三者都是“无法再追究下去”的意思,故合在一起来形容“恒道”的特征。它的上面不明亮,它的下面也不昏暗,绵绵不绝不可名状,归结起来说叫“抽象”,它本就不是一个具体的实物。它所具有的,可以说是无形状的形状,无实物的形象,而称为“惚恍”。
想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想跟随它,看不见它的尾,正是“恒道”,自没有端头的远古至今,推动着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和不断更新换代而形成古今之序,因此古之“恒道”就是今之“恒道”。如果基于你对现今天地万物孕育生成、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而具备了解决现今各种问题的能力,即你已掌握驾驭现今时势之道,又明白了远古至今天地万物生成和发展变化的历史,就将二者综合分析,归纳出一个统一的规律来,那么这一个规律就是“恒道”的法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