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画的是趴在苔藓上的一只小蝾螈。皮肤上的纹路、身旁将落未落的水珠,甚至连眼神里那点警觉,都画得清清楚楚。有人把画放大看,半开玩笑地说:“还以为是自然纪录片的截图。”
这幅名为《蝾螈》的画作,让她拿到了一个国际青少年绘画大赛的金奖,并且入围了总决赛。这个比赛每年会收到全球几千幅作品,能在里面脱颖而出,并不算一件容易的事。
画画这件事,对王诗龄来说,好像一直都不陌生。
不过,光有环境显然不够。
她在英国读书时,选修了艺术课程,老师是皇家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那段时间,她常常凌晨四点就起床画素描,画室的灯亮到深夜是常事。有时候手指都画酸了,也还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
去年,她还得到了艺术家曾梵志的指点。这次的获奖作品《蝾螈》里,也能看到一些中西技法融合的影子,既有西方画的细腻,也带点东方水墨的意境。
当然,有人认可,也会有人提出疑问。
比如,有人注意到这个比赛需要交参赛费,而且过去曾有画室批量获奖的情况。也有人觉得,她的画能引起关注,和她的家庭背景不无关系。
不过,大赛评委会的回应是,他们看重的是作品本身:“我们看到了一位技术成熟、作品有灵魂的年轻艺术家。”他们认为,王诗龄在画里对生命的理解和表达,超出了同龄人的水平。
目前,《蝾螈》已经进入了比赛的总决赛。听说这幅画的限量复制版画,明年会在伦敦佳士得进行拍卖,起拍价在中国未成年艺术家里算是比较高的。
还有一个细节是,王诗龄打算把部分奖金捐给乡村美育项目,支持更多孩子接触艺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