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申思,现在的球迷们最先想到的一定会是他因为打假球而入狱的这段灰色往事。今天先抛开这段不光彩经历不谈,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球员时代的他是怎样的存在。

申思1973年出生于上海,5岁时就开始接触足球,1990年加入上海市体工队,1994年加盟上海申花俱乐部,曾先后入选过中国国奥队、国家队。他在场上司职中场,左脚技术出众、传球准确、擅长组织,是我国足坛技术型中场球员的代表。生涯最高光时刻是曾在世界任意球大赛中获得过亚军。

小编对于申思最初的印象,是他的谈吐要比当时大多数的国内球员更思文一些。职业生涯初期的申思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早早便入选了戚务生指教的国奥队,并一度担任中场核心。忧的是在国奥队冲击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的最后八强战时,他却在与彭伟军的竞争中失去了主力位置。回到上海申花队,当与他同一批的球员谢晖、吴承瑛、朱琪、祁宏等球员已经在队内打上主力之时,他却一直没有得到倡导“抢逼围”打法的时任主帅徐根宝的重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超级替补被使用。

从1997年开始,徐根宝在上海申花队离任,俱乐部在那几年频繁更换外籍主帅,但申思却开始牢牢地占据了主力位置。老球迷都会了解,在职业化初期的甲A年代几乎就是连“连沪争”的格局,申思随上海申花队共获得过一次联赛冠军、一次足协杯冠军,五次联赛亚军。2002年徐根宝再度回归上海申花,申思转投同城球队上海中远,在效力三个赛季后因为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等影响,状态开始出现下滑也逐渐失去了主力位置。2005年他又转会到中超新军上海中邦,但也没有获得太多出场机会,在当赛季就宣布了退役。

与俱乐部的情况相似,申思在国家队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不无遗憾。戚务生执教国足期间,尽管媒体也曾有过招募申思的呼声,但他却从没有得到过国家队的召唤,直到1998年霍顿上任后他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次国足履历。在米卢时代的1999至2000年期间,申思曾一度坐稳国家队主力左前卫的位置,并参加了2000年亚洲杯的比赛。但是在2001年世预赛十强赛开打之前,主教练米卢为了能让中场的攻守更为平衡,将马明宇调整到了中场的左路,同时年轻的邵佳一也在迅速的崛起,这样申思就失去了上场时间,也很自然的没有随队出征2002年世界杯。此后年愈三十的他也再没有入选过国家队。

小编观点,申思固然是他那波球员中屈指可数的技术型中场,但如果与前辈球员彭伟国、曹限东等相比,他的脚下功夫还是要略显逊色一些的。而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无论是世界足坛还是在亚洲范围内,都开始注重中场球员的防守拦截,奔跑和速度又都是申思的短板。小编认为最适合他的场上位置是前腰,也就是真正意义的中场核心纯10号位置,或许他这样的特点在国内赛场尚能游刃有余的自由发挥,但到了国家队层面就很难完全发挥出自身特点了。当时的国家队打的是双后腰中场,不设前腰位置,踢边前卫他的速度又偏慢,因此也这限制了他的发挥,印象中他在国家队的比赛中显有出彩表现。
以申思的特点,如果是在更早的八十年代,或许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但在他代表国足出战的世纪之交那些年,客观的讲他的表现是较为平庸的,值得称道的一点是他与吴承瑛的左路搭档,在边路进攻上是很具默契的。小编认为,他的国家队履历也基本能够说明他的能力,短时期内国足主力球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