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补缴养老保险,农民朋友还能通过哪些方式增加养老收入?
结合各地实践和政策支持,以下7种方式既实用又可持续,帮你盘活资源、守住“养老钱”。

______
土地流转:让“沉睡”土地变“活钱”操作方式:将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每年收取租金。部分地区还能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
收益案例:
鄂尔多斯南红桥村:老人将土地入股合作社,每亩保底分红+年底利润分成,2023年亩均增收600元。
义乌市:土地流转后每亩年租金700元,政府额外补贴,失地农民每月可领170元养老金。
优势:无需耕种,坐享稳定收入,尤其适合无力劳作的老人。
______
发展特色种养:靠手艺吃饭更踏实操作方式:种植高附加值作物(如有机蔬菜、中药材)或养殖特色畜禽(如土鸡、黑山羊)。
收益案例:
湖南临澧县:老人种植香桃、茶树,年收入超40万元。
江苏金昌市:鼓励农户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与龙头企业合作,解决销售难题。
优势:灵活可控,技术门槛低,适合有劳动能力的老人。

______
积分养老:劳动换服务,养老不花钱操作方式:参与村集体劳动(如大棚管理、卫生清洁)积累积分,积分可兑换养老服务或抵扣费用。
案例:
内蒙古南红桥村:老人通过劳动赚取积分,免费就餐、就医,特殊困难群体还能用积分折算分红。
优势:既锻炼身体,又能减少养老支出,实现“劳动即养老”。
______
医养结合:看病养老两不误操作方式:入住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享受医疗护理+生活照料一站式服务。
案例:
南京杨家村:与医院合作,老人每月缴费2500元,包含医疗巡诊、康复护理。
山东吕艺镇:老年公寓内设卫生室,与县医院合作,老人看病不出村。
优势:解决“养老难、看病难”痛点,尤其适合患病老人。

______
盘活闲置房:老宅变“金窝”操作方式:出租或改造闲置房屋,发展乡村民宿、老年公寓。
收益案例:
北京田仙峪村:农户将农宅改造成养老院,年租金收益超1700万元。
青岛崂山:城市老人租住农村院落,农户年租金收入达三四万元。
优势:不离开故土,既能收租又能陪伴老人。
______
商业保险:给养老加道“安全锁”操作方式:购买传统型、分红型养老保险,或通过“农业保险+信贷”模式融资增收。
政策支持:
义乌市:土地流转农民可参保失地养老保险,每月领170元。
太平洋保险:推荐农民配置商业养老险,覆盖意外、医疗、重疾等风险。
优势:对冲疾病、意外风险,保障晚年生活质量。

______
政策红利:领补贴、享分红可申请项目:
高龄津贴:多地8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50-500元不等。
土地托管分红:如鄂尔多斯合作社按股分配,老人占50%股份。
生态补偿:参与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每年获生态补贴。
案例:
江苏永昌县:政府补贴农村老人免费乘车、体检,减轻生活负担。
______
养老增收=资源盘活+政策利用农民养老增收的核心在于激活“人、地、钱”三要素:
人:鼓励劳动、技能培训,让老人“老有所为”;
地:流转、入股、改造,释放土地价值;
钱:活用保险、补贴、产业分红,抵御风险。
行动建议:
优先流转低效土地,选择分红型合作社;
评估自身劳动能力,发展轻体力种养或手工艺;
咨询村委会,了解本地医养结合、积分养老政策;
量力购买商业保险,重点覆盖医疗、意外风险。
养老不是“等靠要”,主动规划才能让晚年更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