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沉默的荣耀》之吴石: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红色特工身后事

明知哪里是终点,流泪也要追下去。 近日播出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是第一次呈现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

明知哪里是终点,流泪也要追下去。

近日播出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是第一次呈现1949年至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真实事迹,揭秘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细节。

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湛然,1894年9月14日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先后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炮兵科、日本东京炮兵专科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在抗战时期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先后参加了随枣战役、豫湘桂战役、湘鄂战役、闽赣战役等,但他对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战和积极反共政策极为不满。在当时的国共合作背景之下,他结识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一批共产党人,逐渐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并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他真正走上革命道路是在1947年,由同乡挚友何遂牵线,在上海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始了隐蔽战线的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吴石向中共有关部门提供军事情报、协助策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渡江战役前,他搜集到国民党军队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情报细致到部队的番号,对渡江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吴石不仅为南京、上海、福州等城市的解放作出了特殊贡献,还巧妙设计将国民党南京国防部保存的298箱绝密档案安全转移,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留下了一批极有价值的秘密档案。

1949年,蒋介石调吴石到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本可以不去台湾,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但他没有。他坚决表示,自己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于是毅然决定奔赴台湾,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军事机构的最高决策层。

从1949年8月16日赴台到1950年3月被捕再到同年6月殉难,他在台湾的潜伏生涯历时十个月,也是他生命最后壮怀激烈的十个月。

在朱枫的协助下,吴石送出了包括《台湾防区军事态势图》,舟山群岛和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岛各个战略登陆点的地理资料分析,现有海军基地及舰只部署、分布情况,空军机场及机群种类、飞机架数,以及蒋介石《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等情报,成为解放军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于这些情报的重要性,国民党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吴石是一个忠诚过度的情报员,他以参谋人员的立场,猜测中共目前需要的情报,而加以有意的收集。他并且懂得情报的要次,特别注重数字、图表,使得朱小姐转送过去的资料,都对中共具有极大的价值。”

当毛泽东听说这些情报是一位秘密女特派员赴台从一位国民党上层人士那里取回的时候,当即夸奖并嘱咐有关领导“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还在红竖格信纸上写下几行苍劲的大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1950年1月29日,叛徒蔡孝乾被捕后虽逃脱,但暴露了吴石的潜伏身份。蒋介石闻讯后十分震怒,下令立即逮捕吴石。2月28日,吴石被捕,夫人王碧奎受牵连也遭被捕。吴石被捕前一日,蔡孝乾第二次被捕,一周后彻底叛变。从他口中,国民党特务组织确认了吴石、朱枫的情报,还掌握了所有台湾中共地下党花名册。包括主要领导在内的400多名党员被逮捕,连同左翼分子、外围人员1800多人被捕。

吴石夫妇被捕后,有一次,在监狱放风时偶然邂逅,他们只能以眼神示意。后来,吴石还是想法走得离妻子更近一些,悄声说:“我今天加餐了。”那时候监狱伙食很差,他和妻子说这样一句话,就是为了让妻子稍微安心些。

吴石遭受各种酷刑,被反复审讯,一只眼睛因此失明,但他坚贞不屈,随时准备牺牲。

6月10日,蒋介石亲自“核准”了《总统宁高字390084号》杀人密令。尽管吴石在国民党军界工作了几十年,有比较深厚的人脉,但迫于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他的保定军校同学,莫逆之交的陈诚、周至柔都不敢求情。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在台北马长町刑场就义。两个月后,吴石副官王正均、作战参谋林志森也被害于马场町。

吴石在临刑前写下了一首绝笔诗:“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他遥望着大陆,深情地说:“台湾大陆都是一家人,这是血脉民心。几十年后,我会回到故里的。”

吴石牺牲后不少亲属都不敢公开出面认领他的遗体。这时,仗义热心的吴荫先不顾受牵连的危险,四处奔走,携带年幼的吴学成、吴健成姐弟,到台湾军法局申领吴石遗骸。得到军法局的批准后,他们领回遗体,火化后把骨灰寄放在台北郊区寺庙中,一放就是四十一年。

吴石的夫人王碧奎被关押到1950年秋,才经吴石故旧营救得以出狱。每年清明,王碧奎都要早早带着在台的次女吴学成、幼子吴健成赶到郊外为亡夫上香,以寄托无限的哀思。

吴石遇害后,16岁的次女吴学成、7岁的幼子吴健成被赶出家门,流浪街头。吴石的部下、同族侄孙吴荫先侠肝义胆,不怕被牵连,收留了这对无依无靠的姐弟。上初中的吴学成不得不辍学打工,以补贴家用和供弟弟读书,后来她为减轻养家的压力,不得不较早成婚。1977年,吴健成从台湾大学毕业,获得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把母亲也接到美国。但吴石的骨灰仍留在台北郊外的寺庙中,由在台湾的女儿吴学成照看。

吴石的长子吴韶成当时留在南京求学,长女吴兰成留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解放后,兄妹俩靠政府助学金一直在大学平静地学习生活。

1950年6月,吴韶成偶然从一份叫《字林西报》的英文报纸上看到了父亲在台湾遇害的消息。不久,他的朋友也从香港带回一张6月12日的《星岛日报》,证实父亲的确已经不再人世了。吴韶成十分伤心,把这条消息剪下来,保存了六十年。吴石牺牲后不久,中央指定何康(吴石情报联系人)与他们兄妹谈话,报告父亲牺牲的消息,并以此为国家最高机密,要求不作公开纪念,也不要向别人透露。

1952年,吴韶成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何康吩咐他,国家安全部华东局台湾工作委员会保存了吴石的全部档案,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组织对他的身份出具证明。但由于吴石的档案涉及很多仍留在台湾的人员,希望他不要向任何人透露相关信息。此后,吴韶成对家世一直守口如瓶。

直到1972年,吴韶成致信中央组织部,恳请核实父亲的身份。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亲自过问下,中央派专人赴河南调查,并向有关部门出具了组织结论。1973年11月15日,追授吴石为革命烈士。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病危之际嘱咐说:“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他特别提到了两人,一位是当时还健在的张学良将军,另一位就是已经牺牲的吴石。

吴兰成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因为出身成分不好,被发配到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呼伦贝尔市牙克石林区,在牙克石森林管理局医院(后改名为林区中心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

1991年12月10日,长期在周恩来身边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罗青长接见吴韶成、吴兰成兄妹,并为吴石烈士纪念册的题词:“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981年12月,在郑州的吴韶成和在北京的吴兰成一起乘机飞赴美国洛杉矶,与在那里的小弟吴健成和母亲团聚,小妹吴学成也从台北赶来,一家人没来得及开口,先抱头痛哭。81岁的王碧奎颤巍巍地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做了一桌子福州菜,一家人吃着,说着这几十年来的往事。

也许几十年的人生太过艰难,吴学成、吴健成对父亲吴石当年所做的一切非常不理解。直到后来,吴学成和吴健成多次到大陆探亲,看到了大陆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态度才逐渐转变。

1991年,吴学成与其丈夫夏金辰把父亲的骨灰从台湾带回郑州。从吴荫先冒死领尸,到偏安寺庙,到最终离台,进而送归大陆,经历了整整四十一年。吴韶成把骨灰供放在书房里,父子俩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郑州一起生活了三年。王碧奎一直期待着择期让自己丈夫入土为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她90岁离世时也未了却心愿。

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逝世,骨灰也被带回国。翌年春,国家有关部门出面为吴石出面选择了墓地,把吴石夫妇的骨灰合葬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并举行了简朴的合葬仪式。墓前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纪念碑,其上铭刻着“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之墓”。墓后刻的碑文是由吴韶成撰写,罗青长修改审定,简略地介绍了吴石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