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吴钩随笔 · 那天傍晚,街边的桂花开了。风一吹,香味就那么轻飘飘地落在肩上。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仿佛穿越回那个熟悉的秋天

吴钩随笔 ·

那天傍晚,街边的桂花开了。风一吹,香味就那么轻飘飘地落在肩上。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仿佛穿越回那个熟悉的秋天——

还是那种香,还是熟悉的桂花树,只是,那年一起闻香的人,早已不在身边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少年已远,桂花犹香。我们终究只是,从前时光的旁观者了。

01

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桂花本身

小时候的桂花饭,是节气的仪式感。母亲轻轻撒下一把新摘的花,蒸好的米饭香气混着花香,能香满整座院子。

那时的我,会迫不及待地趴在灶台边,等待饭熟的咕嘟声,也等家人落座的声音。

如今你也可以做桂花饭,甚至用更好的食材、厨具。可那种“马上就能吃饭了!”的幸福感,好像一去不复返。

不是饭不香了,是吃饭的人不再围坐,是厨房的灯光,不能再同时照亮一家四口的笑脸。

我们怀念的,从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那个叫“家”的气氛,和那时彼此靠近的心。

02

麦乳精的甜,是藏在瓶盖里的

童年时,麦乳精是一种奢侈的小欢喜。你悄悄打开橱柜,挖一小勺塞进嘴里,生怕被发现,又偷偷期待那一口甜能留久一点。

如今再买上一瓶,用干净的陶勺挖出来慢慢尝,却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那种满足感。

那不是味觉的改变,而是那个用偷吃换来快乐的小孩,不见了。

麦乳精不甜了,不是因为配方变了,而是你已经不再需要它来抵抗生活的苦了。

03

看“聊斋”不怕了,是因为你身边没人一起怕了

小时候,我们窝在老式电视机前看《聊斋》,屏幕泛着绿光,鬼影婆娑,吓得不敢自己上厕所。父母嘴里说着“胆小鬼”,却总在门口等着我们出来。

那时的“恐惧”,反而成了家的温度。

如今再看聊斋,剧情显得粗糙、特效滑稽,你再也不会紧张得捂住眼睛。

但你知道,那不是因为你胆子大了,而是那间挤满家人的客厅,早已空落许久了。

我们不再怕鬼,却怕一种更真实的东西——孤独。

04

时间走远了,少年游也散了

你是否也曾在某个疲惫的夜里,突然想起那条通往小学的小巷?那里有低矮的砖房、总是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还有桂花掉落在你肩上的声音。

人生就像一条不断向前的河,我们拼命往下游游去,为了所谓的大江大河、星辰大海,也许我们真的抵达过梦想彼岸,但心中最清澈的一瓢水,还是来自起点的那条小溪。

小时候我们总觉得,未来无限辽阔;长大后才明白,原来最珍贵的风景,早就在出发时路过了。

05

少年归不得,就让回忆静静留在原地

有一天你会明白,记忆最好的归宿,不是复制,不是重现,而是安安静静地躺在心底,像一汪不被打扰的水。

不必刻意回去,不必反复重温,只要知道——那是真的存在过,就已足够温暖岁月漫长的夜。

让那碗桂花饭留在记忆里就好,让那瓶麦乳精的香气停在童年的空气中,让那部吓过你的聊斋,封存在黑白的电视光影下。

我们终要学会放过过去,也放过自己。

尾声:你现在,还好吗?

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大江大河了吗?你拥有了心中的星辰大海了吗?

人生的中场,不是告别少年,而是学会带着那一份初心,继续往前走。

如果你愿意,下次遇到桂花香时,不妨慢下脚步,哪怕只是一个人,也可以静静闻上一会儿。

因为你知道,在你看似平凡的生活里,早已埋藏了最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