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懂车帝测试争议,最值得关注是「智能驾驶已退出,请小心驾驶」

文丨辰聪出品丨师天浩观略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懂车帝用36辆车、15个极端场景再次把这条底线砸在公众面前。行车安全是一道需

文丨辰聪

出品丨师天浩观略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懂车帝用36辆车、15个极端场景再次把这条底线砸在公众面前。行车安全是一道需要国家立规、企业守规、消费者知规并共同作答的必答题。督促车企必须说真话,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三者合力,共同把「智驾」留在技术里,把「安全」留在路上。

「智能驾驶已退出,请小心驾驶」

每一个事故前,智能驾驶都会推出且弹出类似语句,科技只是工具,人需要为自己负责。

懂车帝上线的一款辅助驾驶真实事故场景模拟科普实验在主流媒体的讨论度非常高。

具体为事故场景模拟选择在真实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上进行,总共15个科目,使用国内外20多个品牌,共36款车型设置了车辆假人的模型,并模拟出真实车流。

这个科普实验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看完真的是浑身一颤,多视角进入事故场景非常具有冲击力。

测试惹争议

首先懂车帝对他的定义是科普实验,并不是测评和排名。

懂车帝表示,懂车帝此次推出的是一档辅助驾驶科普节目,旨在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的相关功能和安全边界,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未做过任何官方排名。

也就是说它的目的在于传播智能驾驶不是自动驾驶,让用户理智看待智能驾驶,给智驾降降温。

但是当网友们看到「高速事故场景模拟」综合表现的测试结果时(图如下),看到特斯拉第一,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议。

并且对于懂车帝测试科学性存疑,车速、跟车间隔等变量失控,懂车帝场景设计有倾向性,似为特定品牌站台同样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激化矛盾,模糊客观事实

争议是客观存在的,但当争议逐渐激烈时,舆论已然在模糊懂车帝的科普实验到底是在做什么,舆论偏离内容本身,转向该测评是否具有权威性、测试体系缺失,和抨击个别车型具有篡改变量的问题。

智能驾驶对于新能源车企,是其重要卖点和宣传坐标。懂车帝这场科普,相当于把部分车企的饭碗给砸了。面对同为行业领域龙头企业而言,车企对其并没有足够的反制措施。

当一个矛盾解决不了时,激化矛盾同样可以起到转移用户视线的目的。

这时,大家下场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的相关功能和安全边界,提高安全驾驶意识」,而是认为,懂车帝具有倾向性立场,为特斯拉站台、诋毁华为系,逐渐激化成为了一款针对懂车帝的抨击。

当口水淹没了科普初衷,真正该被看见的事实反而模糊:极端场景下,系统会退出,事故责任仍归人。

懂车帝本次测试的最大价值不是「谁第一谁垫底」,而是在于智能驾驶到底安不安全。采用极端场景把「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这一监管意志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推到了公众面前。无论测试细节还有多少问题,懂车帝传播智能驾驶并不值得信任已经达到。

微博讨论度2千多万,抖音最高点赞视频100多万且转发近80万,网友自来水传播非常多,大家对这个视频感兴趣了,降温就成功了。

监管

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表示,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王强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是由系统辅助驾驶

只要方向盘还在你手里,责任就在你身上。

不负责任还让你「脱手脱眼、睡大觉」,这不就是耍流氓吗?

懂车帝测评事故场景时,智能驾驶会在事故发生前弹出「智能驾驶已退出」的冰冷字样。在面对事故时,智能驾驶并不会为你负责,驾驶员始终是行车的第一负责人。

你说,出了事故到底算谁的?车企会为驾驶员担责吗?

因此给用户降温是为了保障驾驶员的安全和其身后的家庭,同时继续划清车企的安全底线,让「最差场景通过率」成为行业共识,不在夸大宣传智能驾驶功能。

监管成为悬在车企和驾驶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消费者,我们无法对车企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安全保障,在面对突发情况和安全问题时,驾驶员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同样,使用智能驾驶出现事故时,驾驶员作为行车的第一负责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如使用高速NOA时,高速路段手离方向盘超过15秒即属违法,罚款200元,且一旦事故全责;使用城市LCC时,城区路段低头刷手机等于危险驾驶,可入刑;使用停车APA时,遥控泊车时人在车外也仍算驾驶人,剐蹭由车主全责等等。夜间施工、儿童窜出等场景系统最易失效,一旦报警或感觉异常,立即人工接管,脱手脱眼就是拿生命和法律开玩笑。

根据王强现场引用案例;2024-07-29温州高速NOA致死事故,驾驶员脱手37秒,系统三次报警后退出,车辆以118 km/h撞上静止施工车,交警认定驾驶员全责。同日,温州市监局对同一批1,862辆未推送“脱手监测”OTA的车辆强制召回,为全国首例因“功能与备案不符”召回的L2车型。2024-08-02,上海市监局对某车企开出200万元罚单,因其官网出现「无限接近自动驾驶」字样,违反《广告法》第28条。

监管牢牢督促驾驶员和落实车企的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对于车企而言,企业在上市前必须完成组合驾驶辅助的极限边界测试,把「在什么条件下一定失效」写进说明书;广告、发布会、展厅视频一律禁止使用「自动驾驶、解放双手」等字样,必须在醒目位置同步打出「辅助驾驶,驾驶员全程负责」;交车前必须安排不少于15分钟的功能演示,并要求用户亲笔签署「已知晓辅助驾驶限制」确认书,未培训即交付的,企业将承担连带责任;工信部与公安部将随时抽检量产车,功能与报备不符即暂停合格证并强制召回。

其中,首次激活辅助驾驶须通过公安部统一题库的5题安全问答,题库内容与最新事故案例同步更新,答错任意1题即须重新学习。深圳市交警局通报2024-09-05,深圳试点两个月,新上牌车辆因智驾功能引发的交通事故环比锐减27%。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安全!而并不是谁第一,谁遥遥领先。

作为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亲历者,同样期待着L3和L4级的智能驾驶汽车出现和新技术的迸发。

但需要阐明的是,监管并不是「限制技术」,而是「限制话术」。技术可以狂野,但宣传必须刹车。对行业来说,只有把「辅助」二字真正钉死在用户心智里,安全才能真正深入智能辅助驾驶员心中。

懂车帝的科普视频和最新政策相继发布如同新能源车企的行业体检表+监管处方,36款车型智驾全不合格,其中重点不是谁不合格的多或者谁不合格的少。任何测试、排名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但是对安全的上限是怎么要求都不为过。

测试是镜子,照出病灶;监管是手术刀,决定谁能留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

而真正的康复,需要每一次上路的人都记得:方向盘在手,安全就在。

安全始终是汽车驾驶的核心,希望智能驾驶能发展到:

「前方事故多发,智能驾驶已接管」

引用文章:

澎湃新闻《“懂车帝智驾安全实测”引争议,多家车企回应》

红星新闻《懂车帝实测近40款车辆智驾引争议,多家车企回应:鸿蒙智行“不予置评”,特斯拉副总裁陶琳称不关注排名》

评论列表

Small whispers.
Small whispers. 21
2025-07-28 12:18
相信懂车帝的估计都是傻子

你看不见我就对了 回复 幻音 07-30 16:33
7月27日下午某系智驾出现半小时左右智驾bug,直接无法使用,正在路上开着的车正用着智驾就直接退出,影响范围是全国… 呵呵呵

幻音 回复 07-29 23:44
这是一场马斯克精心准备的抢夺市场的骗局:我们新能源在国外市场越来越大,搞这场骗局就是让国外都觉得新能源还是特斯拉厉害,连中国的测试特斯拉都是第一名,目的就是打压国产新能源出口海外抢夺特斯拉的市场!懂车帝大股东红杉资本乃马斯克资本旗下公司,所以央视部分人被当枪使,间接成为了背刺中国新能源的帮凶!

废柴
废柴 15
2025-07-28 14:04
充值帝,下面要那么多人要养,而且还要盈利 ,不可能亏本赚吆喝
留香
留香 14
2025-07-28 14:20
又给你充了多少,就这么不要脸的开始洗了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14
2025-07-28 15:10
2025年上半年,欧洲著名汽车媒体对全球电动汽车智驾进行测评,华为第一,特斯拉第九,我们应该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静静吃瓜]
自知冷暖长安成
自知冷暖长安成 14
2025-07-29 16:48
懂车帝并不懂车,它只懂人民币![笑着哭][笑着哭]
梅子半黄
梅子半黄 12
2025-07-28 21:42
事实上懂车帝正是利用了工信部和公安部对“智驾”系统降温的契机拉上央视站台,搞出的这个测评,结果夹带私货,屁股歪坐,现在央视哑巴吃黄连,连着国产车企海外布局被沉重打击,特斯拉和懂车帝背后的红杉资本笑开了花。懂车帝算是弃子了,但一场不公平公正的测评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中国心❤
中国心❤ 10
2025-07-28 13:07
懂车帝绝对不是公益机构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9
2025-07-29 20:45
不管你咋样洗啊,它还是个赃东西!!!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3
2025-07-31 13:01
二鬼子又出来秀它那可怜的智商了
军事乱弹琴
军事乱弹琴 2
2025-07-28 16:31
萝卜快跑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