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声带小结和息肉,到底哪里不一样?

在耳鼻喉科门诊,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是常见的声带病变,二者均会导致声音嘶哑、发声费力等症状,却常被患者混淆。实际上,这两种

在耳鼻喉科门诊,声带小结与声带息肉是常见的声带病变,二者均会导致声音嘶哑、发声费力等症状,却常被患者混淆。实际上,这两种疾病在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准确区分对后续诊疗至关重要。

从发病本质来看,二者的核心病理改变截然不同。声带小结本质是声带黏膜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病变,因长期过度用声或不良发声习惯,声带游离缘黏膜反复摩擦、损伤,逐渐形成局限性、对称性的小突起,外观类似 “粟米” 或 “沙粒”,多位于声带前中 1/3 交界处的双侧。而声带息肉属于声带黏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常由一次强烈发声、剧烈咳嗽或声带黏膜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引发,表现为声带黏膜局部水肿、增厚并逐渐形成带蒂或广基的隆起,多为单侧发病,外观呈半透明或淡红色的 “小疙瘩” 或 “息肉状”。

病因层面,二者虽都与用声不当密切相关,但诱因侧重存在差异。声带小结的发病具有明显的 “职业倾向性”,教师、歌手、主持人、销售人员等长期高强度用声人群是高发群体,儿童若经常大声哭闹、喊叫也易患病,且多与长期慢性刺激相关,炎症反应相对温和。声带息肉的诱因则更具 “突发性”,除长期用声不当外,一次剧烈的咳嗽、呕吐,或感冒期间声带充血时过度发声,都可能诱发息肉形成,部分患者还与反流性咽喉炎、过敏等因素相关,黏膜损伤往往更为直接。

临床表现的差异是区分二者的重要依据。声带小结患者的声音嘶哑多呈 “渐进性加重”,初期仅在长时间用声后出现声音疲劳、轻微嘶哑,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嘶哑逐渐持续,发声时伴随音调变低、变粗,甚至出现发声困难,但一般无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声带息肉患者的声音嘶哑多为 “突然发作或短期内快速加重”,嘶哑程度通常比小结更严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说话时 “漏气感”,若息肉较大,还可能压迫气道,引发轻微的呼吸困难。

在医学检查与诊断中,二者的影像学特征清晰可辨。通过喉镜检查,声带小结表现为双侧声带前中 1/3 处对称的小隆起,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发声时双侧小结可相互碰撞。声带息肉则多为单侧发病,形态多样,可呈带蒂的 “水滴状”、广基的 “丘状” 或 “弥漫性增厚”,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白色,发声时息肉会随声带振动而晃动,严重时可影响声带闭合。

治疗方式的选择也因病情差异而有所不同。声带小结的治疗以 “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发病初期或儿童患者,通过严格禁声、纠正不良发声习惯、雾化吸入抗炎药物等方式,多数患者可实现病变消退;若保守治疗 3-6 个月无效,再考虑喉镜下微创手术切除。声带息肉的治疗则以 “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息肉一旦形成,保守治疗难以使其消退,通常需在喉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术后再结合禁声、发声训练等康复措施,以预防复发。

无论是声带小结还是息肉,其发病都与声带保护不当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期过度用声、远离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预防呼吸道感染,是保护声带的关键。若出现持续声音嘶哑超过 2 周,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治疗,才能避免病变加重,守护 “有声世界” 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