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长沙街头卖奶茶的11岁“王老板”,给所有家长上了一课
夏夜的长沙街头,人群熙攘。一个奶茶摊前围着不少顾客,摊主踮着脚调制饮品,动作娴熟地加冰、舀小料、封杯摇匀。当顾客扫码付款时,他仰头一笑:“谢谢光临,好喝再来!”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摊主竟是个年仅11岁的小学生。
男孩叫糯米,9月即将升入五年级。他的奶茶创业故事,源于一个母子约定:若期末考试全班第一,妈妈便支持他暑假摆摊。
结果他数学英语满分,语文98分,妈妈李女士兑现承诺,承担了摆摊的启动资金。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约定,竟成就了一个月入近4000元的“商业奇迹”。
糯米可不只是玩玩而已。摆摊前,他做足了功课:自学奶茶配方,买回茶颜悦色所有茶底研究;认真分析地段和人流量,完成专业级的选址调研。小小年纪,已然深谙市场之道。
他的经营智慧更令人惊叹。开张首日,他先给周边商户送上免费茶饮,迅速赢得“王老板”的称号。当同学主动协助时,他郑重承诺支付“工资”,展现出清晰的雇佣意识。
每天傍晚6点半出摊,忙到深夜11点收摊,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一个月营业额近4000元,扣除原料成本和“员工”工资(包括帮忙的外婆和同学),净利润约3000元。面对成绩,他异常清醒:“这只是流水,收入还得减掉成本。”
02 街头课堂的教育革命糯米的奶茶摊,折射出新一代教育理念的悄然变革。当多数家长深陷教育焦虑,李女士却选择放手:“与其遏制孩子,不如支持他们探索兴趣。”
无独有偶,安徽宣城一名14岁女孩小范在公园沙滩摆摊卖玩具,25天赚得2000元。父亲范先生全力支持女儿的商业尝试,从启动资金到进货渠道全程协助。即便后来竞争者涌入导致收入骤降,范先生仍视之为宝贵的挫折教育。
长沙天心区先锋街道的“创业实战营”更是将这种实践推向新高度。青少年们组队创立冰水铺、书摊、奶茶店,所得利润全部注入社区困境儿童帮扶项目。“以前帮助困难小朋友是从爸妈那里拿钱,这次是我自己出力赚钱再投身公益。”小胡同学的感悟,道出了实践教育的真谛。
03 爆款背后的教育真谛糯米们的故事引发全网热议,表面是“小孩哥真厉害”的惊叹,深层则是教育理念的集体反思。
一杯奶茶里,藏着比试卷更丰富的知识:成本核算教会数学应用,顾客沟通锻炼表达能力,市场竞争培养抗压能力。当小范遭遇同行抢生意导致日收入从300元跌至几十元时,她体验到的商业残酷比任何说教都深刻。
更珍贵的是,这些孩子在经营中建立起的健全财富观——糯米坚持给员工发薪的契约精神,小胡将利润投入公益的社会责任感,都远超出“赚钱”本身的意义。
暮色中的奶茶摊亮起暖黄灯光。糯米将新调制的饮品递给顾客,转身又投入下一杯的制作。不远处,母亲李女士静静守望着。当网友惊叹“月入4000”时,她看到的却是更深层价值:孩子在收付款中建立的契约精神,在服务顾客时提升的沟通能力,在亏损时学会的风险意识。
在这个教育内卷的时代,或许我们该停下报班的脚步,给孩子一方真实世界的试验田。毕竟人生最重要的考题,从来不在课本里——街头巷尾的烟火人间,才是永不毕业的课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