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特别理解那些送孩子上大学的家长。
孩子十八九岁了,突然要一个人在外面生活,心里能不慌吗?但有些家长的做法,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最近网上有个事儿特别火。一位河北的家长,趁着陪孩子报到的时候,偷偷记下了辅导员的电话。晚上十点多,直接加微信开始“骚扰”。
家长的焦虑我懂,但这种做法真的是在害孩子。
01你猜这位家长问了啥?
“您是班主任吗?”“学校有没有网?”“您的学号是多少?”
辅导员当时就懵了。
大学哪有班主任啊,都是辅导员好不好。学校没网,这是什么年代的问题?还有学号,辅导员要啥学号?
最离谱的是,辅导员问她是哪个孩子的家长,人家就说“我是河北的家长”。
河北那么大,谁知道你是谁啊。
辅导员忍了又忍,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发了一篇小作文怒怼:“你家孩子都十八九岁了,不是幼儿园的学生,别什么事都家长来问。”
网友们看了都炸了,纷纷留言说:“孩子没断奶就回家吧。”
其实这种家长真不少见。
我一个朋友就是大学辅导员,每年开学季都要面对各种奇葩家长。有的家长一天能打十几个电话,问孩子吃饭了没、睡觉了没、上课认真听了没。
辅导员管着两三百个学生,不是你家孩子的专职保姆。
更夸张的是,有些家长直接住到学校附近,每天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去哪儿吃饭、和谁交朋友、选什么课,都要过问。
我就想问,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毕业了总不能让家长跟着去公司吧。
03说到底,还是没搞清楚大学和中小学的区别。
中小学的时候,老师确实会主动和家长沟通,因为孩子还未成年,需要家校配合。但大学不一样了,学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隐私权和独立人格。
大学辅导员的职责是引导和服务,不是监管和汇报。
而且你想想,一个辅导员要管几百个学生,如果每个家长都像这位河北家长一样,辅导员还要不要休息了?
别说晚上十点,就是白天,这种无意义的骚扰也让人头疼。
孩子都上大学了,说明智商没问题,生活自理能力也基本具备,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当三岁小孩看待?
04我特别想对那些焦虑的家长说几句心里话。
放手不是不爱,而是更深层次的爱。
你越是舍不得放手,孩子越是长不大。室友都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你家孩子还要打电话问家长,这在同学眼里是什么感觉?
别让过度的保护变成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有个孩子大二了,还不会洗衣服,每次都把脏衣服寄回家让妈妈洗。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慢慢就疏远了他。
还有个孩子,每次选课都要和家长商量半天,错过了选课时间,最后只能选一些冷门课程。
这样下去,孩子怎么能独当一面?
社会可不会像家长一样包容你的幼稚。
05其实啊,孩子上大学正是培养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机。
遇到问题了,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寻求帮助。这个帮助的顺序应该是:同学、室友、老师,然后才是家长。
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适时退出他们的生活。
我知道这很难,毕竟十几年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但为了孩子的未来,这一步必须要迈出去。
你可以关心,但不要过度干预。你可以建议,但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记住,你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永远依赖你的巨婴,而是要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面对世界的大人。
那位河北家长的做法,看似是爱,实际上是在害孩子。幸好辅导员及时制止了,否则这种行为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形象和发展。
说到底,父母的终极使命不是永远保护孩子,而是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