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是信仰,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路,它铺在田间地头,印在车辙之下,连接着法律尊严与百姓期盼。
——题记
晚上九点,你在做什么?
她正哄着2岁的宝贝女儿入睡,而在外奔波了一天的他早已昏昏欲睡。
“法官,被执行人家里亮灯了!快来!”电话那头急切而兴奋的声音,让即将进入梦乡中的他瞬间睡意全无。
被执行人于某,长期隐匿行踪,家中已许久无人居住,案件执行也停滞不前。得知关于被执行人重要行踪线索,执行干警立即与执行法官取得联系。
“媳妇,你去吧!孩子我来带!”这样的场景,在执行局并不少见,家人的支持,使她能义无反顾地投入执行工作。没有任何犹豫,二人立即驱车前往被执行人家住小区附近。
执行线索往往转瞬即逝,“快”“随时待命”是执行工作的常态。就如上述情况一般,被执行人行踪不定,申请执行人可能在深夜发现被执行人突然回家,可能在休息日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也可能在异地发现被执行人车辆,为了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干警要闻讯而动。
案件情况常常复杂多变,““难”但要“融会贯通”是执行工作的心声。查人找物、处置财产、定分止争,没有一项是可以潦草了事的,情况可能相似,但执行方式往往随着财产性质、矛盾背景、被执行人差异存在微妙不同。执行干警既要灵活采取强制措施,也要善于化解纠纷,执行智慧需要在无数个执行案件中摸索积累,在一次次实践中提炼总结。
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暖”“以人为本”是执行工作的温度。执行的最终目的并非对每一个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执行手段,而是为了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惩治有能力履行但逃避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程序走完不是终点,执行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定分止争才是追求。
致敬每一位奋斗在执行一线的干警,也致敬每一个默默支持执行工作的家庭——正是你们的付出,让公平正义不仅停留在纸面,更照进了现实。也期盼申请执行人或其他知情人能积极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行踪、财产线索,也许您的一个电话,就能帮助一个案件顺利执结,让公平正义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