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之旅”在北京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文艺报社、《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联合主办,云南成为首期驻地。目前,首批16位作家、诗人已奔赴云南16个州市的乡村一线,开展为期10至30天的驻村创作。
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乡村变迁,创作反映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动人作品,并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驻村作家创作的作品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本期选登诗人许岚的组诗《迪庆的秋天》,带您走进彩云之北,感受迪庆金秋的诗意与温度。

迪庆的秋天(组诗)
许岚

小中甸
阳塘。是它现在的名字
可我更喜欢它的初衷
狼毒草。隐没在野海棠
野山楂、沙棘丛林
松岛的浪花。蓝得我的眼帘
卷起诸多想象
小中甸海子畔。一座叫附子的村庄
药农的笑声,满载拖拉机的忙碌
草甸牧场。牛、羊、马悠闲地咀嚼
彩林与哈巴雪山脸谱合成的
一帧秋色

民宿村
七园小院。土著民宿创始人和云东
将一杯亲自磨的苦与甜
递到我手上时,咖啡的青春
开始荡起时尚美味的涟漪
慢来悦主人和艳群。花两年时间
以老宅的纳西魂,融入藏式树屋、火塘酒吧
守住了多民族共居的印记
松赞·塔城小舍。隐秘的山居
梯田上的酒店。地毯是藏族的容颜
饰品是纳西族的头饰,老家具里的中国风
被尼泊尔小伙,一口流利的
纳西话,讲得头头是道……
在哈达村。一千多株核桃老人组成的
村落颐养天团。将一座村庄的当下和未来
托付到三十多户民宿芳华的手里
放心地颐养天年
将哈达的古典与现实意义
薪火相传

启别村
高原上的“小江南”
收割机。正忙碌着收割
最后一片梯田上,丰收脸上的喜悦
村民们缓坡式的幸福指数
使得腊普河载歌载舞的感动
轻盈而精致
那些已经收割完的稻田
拖拉机。给它们施农家肥
种下油菜和冬小麦来年的愿望

庆福村
草莓。苗圃在大棚里青葱
蓝莓。青枝忙着酝酿下季的果汁丰盈
霜降这天。果农雀卫花脸上红霞的收成
堪比苹果秦脆更加爽脆喜人
苹果嘎啦和小番茄
也不甘落后
维西县。也因此多了一条河流——
甜

悬崖上的永胜村
丫叉角的风。远远地
给我盛来一碗酥油茶的咸香
为了不耽误我急切的抒写
弓腰喘气的车辆
爬上了二十六道拐悬崖上后
深居百年的永胜村
它的腿就软了
身后的哈巴雪山
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不断安抚我这位山外者
颤抖的来访
山美民宿的多肉
与满院子的山核桃、玉米、苹果
一脸的幸福
为茶马古道徒步的驴友
指路
夕沐金山
月光太晚
雪山酒店、栖崖咖啡、迷宫民宿
年轻创客的现代之美
与游客一道,在生活的悬崖上
烹饪生生不息的向往

虎跳峡
虽然是深秋了
虎跳峡。依然着一身短衫
连澎湃千里的涛声
也着一双凉鞋
这只厌倦了漂泊的老虎
经过了多少年艰难的选择
才决定了在金沙江的这一峡谷深处
定居下来
游人纷纷撑着伞
抵御烈日的毒,与老虎
一道吼叫。文创专区的老虎
也纷纷跳下柜台
为了走进虎跳峡的真实内心
我是扶着栈道的扶手下去的
转乘四道电梯上来的
金沙江。奔腾不息的,是
一只老虎的历史
当代人精神崇尚的一页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