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皆称他“常十万”
元末乱世,烽火连天。1355年,安徽和阳的山路上,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拦住了朱元璋的队伍。
他叫常遇春,原本只是个在山寨落草的流寇,只为混口饭吃。面对朱元璋“是否来乞食”的质疑,他慨然应答:“我在山寨能饱饭,特来效死力耳!”
谁也没想到,这个“投奔饭票”的莽汉,十年后竟成为北驱蒙元、南平群雄的大明第一战神,完成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史诗伟业。

一、惊天一跃:采石矶之战,草寇的“投名状”
常遇春的成名之战,堪称中国战争史上的传奇。
1355年,朱元璋攻打元军重兵布防的采石矶。此地江流湍急,岸壁陡峭,元军严阵以待。朱元璋部队屡攻不克,伤亡惨重。
关键时刻,常遇春乘一叶扁舟,逆流而上。在箭雨倾泻中,他看准时机,徒手抓住元军刺来的长戈,借力一跃,如天神降世般跳上江岸!

这一跃,不仅跃上了军事要塞,更跃出了他璀璨的将星之路。
明军见状士气大振,一举攻克天险。此战之后,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这个“来讨饭的”莽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万夫不当之勇。
二、十年征战,“常十万”的赫赫战功
从1355年到1368年明朝建立,常遇春开启了他战无不胜的军事生涯:
破陈友谅:在决定性的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关键时刻突入敌阵,是奠定胜局的关键人物
平张士诚:在围攻平江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率先攻破城池
北伐灭元: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1368年,他与徐达率军二十五万北伐,实现了“驱逐胡虏”的历史使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战场威名——“常十万”。
他自称能率十万众横行天下,实际上他的战绩远超此数:
洛阳塔儿湾之战,大破元军数万
攻克元大都,终结蒙元统治
太原夜袭,大破名将王保保
三、将星陨落:朱元璋的痛惜与厚葬
天妒英才。1369年,常遇春在北伐凯旋途中暴病而卒,年仅四十岁。
朱元璋闻讯悲痛欲绝,作诗悼念:“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追封他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次第二。

四、历史启示:常遇春成功的三大关键
回顾常遇春的传奇一生,有三个关键因素成就了他:
跟对人:他精准地选择了朱元璋这支“潜力股”
有真本事:不仅勇武过人,更善用骑兵,深谙兵法
忠诚不二:对朱元璋始终忠心耿耿,从无二心
结语
常遇春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草寇到开国名将的惊人蜕变。他像一柄为乱世而生的利剑,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便骤然归鞘,将“大明第一战神”的英名永远镌刻在史册中。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乱世造就传奇。 在时代的大潮中,跟对明主、发挥所长、矢志不渝,方能成就一番惊天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