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右玉:荒漠上崛起的塞上氧吧​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这句曾流传于晋北大地的民谣,诉说着右玉昔日的苍凉。70 多年前,这里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这句曾流传于晋北大地的民谣,诉说着右玉昔日的苍凉。70 多年前,这里林木覆盖率不足 0.3%,流沙吞噬农田、围困村庄,是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不毛之地。如今,200 多万亩林海纵横交错,林木覆盖率跃升至 56%,昔日黄沙窝已然蜕变为名副其实的 “塞上绿洲”“天然氧吧”,更摘得联合国 “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的桂冠。

这片绿洲的诞生,是一部代代相传的治沙史诗。1949 年,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带着 “要想活下去,就得先治沙” 的誓言,带领群众拉开治沙序幕。没有树苗就上山采种育苗,没有工具就用双手刨坑,寒冬腊月在零下 30 度的冻土上凿坑栽树,风沙吹走树苗就重新补种。21 任县委书记接力坚守 “一张蓝图绘到底”,从推广耐旱的小叶杨,到探索 “乔灌草结合” 的治沙模式,从未中断过治沙的脚步。300 多万人次群众参与其中,“塞上红娘子” 妇女治沙队用 5 年种下 8000 亩沙棘,李达窑乡村民在沙窝奋战三月种下万亩松树,用双手筑起绿色屏障。

如今的右玉,每一口空气都透着清新。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里,280 种维管束植物铺展绿意,97 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大鸨不时掠过水面。5200 米木栈道蜿蜒林间,漫步其上可赏 “春有百花、夏纳清凉” 的四季美景,深呼吸时,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让人通体舒畅。曾经的 “防风功臣” 沙棘,如今长成 28 万亩林海,不仅固土护沙,更成为 “富民金果”,40 家企业将其加工成饮品、保健品,年产值超 3 亿元。

生态红利正在持续释放。右玉将林海与长城、古城串珠成链,打造 “生态观光 + 文化体验” 线路,2023 年生态旅游收入突破 8 亿元。农户们靠采摘沙棘年均增收 6000 万元,林下种植的中药材、乡村民宿的经营收入,让 “治沙致富” 成为现实。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从荒漠到氧吧,右玉用 70 多年的坚守证明:绿水青山既是生态屏障,更是幸福源泉,这片浸润着奋斗汗水的绿洲,正续写着生态与发展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