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切崩塌都是迟早的事,我们要淡然

其实吧,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寂灭的规律。正如花开到最盛,就离凋零就不远了,人到了一定年龄,也就老眼昏花了。在这世上,没

其实吧,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寂灭的规律。

正如花开到最盛,就离凋零就不远了,人到了一定年龄,也就老眼昏花了。

在这世上,没什么是铁打不动,一成不变的。

在我们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体验,倒也是一种福气。

当然,当我们看明白了这一点,不是让你灰心,是能从此让自己学会一种淡然的活法。

生命终究消逝,学会释怀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自己攥紧拳头来到这世界,总能抓住些什么。

于是,入戏太深,导致自己总是对于所谓的功名利禄,爱恨情仇,样样都舍不得。

可到头来,发现谁也拗不过时间。

当年秦始皇帝派了五百童男童女去海外寻仙山,求长生不老药,但结果呢?

仙山没寻着,他自己倒先躺进了兵马俑守护的皇陵里。

你看,轰轰烈烈如秦始皇,也逃不过这一关。

古希腊有个国王叫米达斯,求神让他有了点石成金的本事。

他高兴坏了,碰碰桌子,桌子成了金的;摸摸食物,食物也成了金的。

但是结果呢?他差点活活饿死,连心爱的小女儿,也因为他的拥抱变成了冰冷的金像。

他得到了无穷的“有”,最后却失去了最珍贵的“无”。

庄子在妻子死后,不但没哭,反而“鼓盆而歌”。

朋友惠施责怪他,他却说,人的生命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就像四季轮转一样,哭哭啼啼的,反而是不通达生命之理了。

他看破了“生”的相,接纳了“死”的必然。

如此,学会了释怀,做到了达观,通达,反而日子过得更顺畅了。

一个人吧,明白了终点在哪里,反而能更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更珍惜眼前的风光。

生活总有无常,记得放下

人总爱规划,想着明天如何,明年怎样。

但是吧生活这玩意儿,最不按常理出牌的。

今天还风平浪静,明天也许就浪涛汹涌。

你紧紧攥着计划表不肯松手,它稍微偏离一点,你就焦虑、愤怒、不甘。

这就像用手去抓沙子,攥得越紧,流失得也越快。

明朝的沈万三,富可敌国,号称“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

他出钱帮朱元璋修了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墙,犒劳三军,风光无限。

可这泼天的富贵,说塌就塌了。朱元璋一道旨意,家产抄没,本人被流放云南,最终在边陲凄惨离世。

他曾经拥有的一切,在权力的无常面前,不堪一击。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间所有依赖条件而存在的事物,都像梦境、泡沫、露水和闪电一样,变幻无常,转瞬即逝。

我们应该学会看淡,放下,平静地去看待它。

记得凡事都能放下,不是说让自己放弃努力,而是要卸下对结果的执着。

尽力而为,然后,听天命。

让自己的内心像一片云,风来则行,风停则驻,不固执于一形一态。

最终,在无常人生里,过上更好的人生。

人性总是矛盾,不要强求

我们常常为此痛苦:为什么他昨天还信誓旦旦,今天就变了卦?为什么我掏心掏肺,他却斤斤计较?

因为你总想在一个流动的、复杂的人性里,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单一的答案。

但这本身吧,就是一种强求,甚至是一种无理的要求。

人性就是这么个东西,它光也照得到,影也拉得长。

所以有的时候,高尚起来可以舍生取义,但卑劣起来吧,又能蝇营狗苟。

同一个人,可以对A慷慨大方,对B锱铢必较。

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里写道:

“不要指望成为罗马的柏拉图,而要满足于做你本性所驱使的你。”

不要强求别人成为你希望的样子,也不要强求自己成为别人希望的样子,这是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苏格拉底,被雅典这个他深爱的城邦判处死刑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劝他逃走,他拒绝了。

他没有强求雅典人必须理解他的哲学,必须认可他的价值。

相反,他接受了这群“同胞”用民主方式做出的、对他不公的判决,平静地饮下毒酒。

在自己看透了人性的局限之后,所以连死亡都能坦然面对。

人这辈子,很多事,很多人,我们都不要强求,但不是说自己要去认命。

这样,才是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局限。

然后,把对外的索求,转向对内的建设。你稳了,世界才不至于彻底崩塌。

是的,一切崩塌都是迟早会遇到的事,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最终的归处。

认识到所有的生命、生活、人性,都在这无常的规律里运行。

那么当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反而在当下不论遇到什么,自己也能松一口气。

最终,自己也就不再执着于必须抓住什么,必须改变什么,必须得到什么。

学会释怀,让生命来去自如。记得放下,让生活云卷云舒。不要强求,让人性回归真实。

然后,在这必然的崩塌之上,用一种淡然的姿态,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平静而坚固的内心秩序。

如此,风吹花落,我们就看看那落地的花瓣,大厦将倾,我们就安然地走到空旷处。

这份淡然的心境,其实才是我们穿过所有虚妄和无常之后,触摸到的最实在的东西,也是我们能活得更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