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再次面向全球选聘男足国家队主教练,目标直指2030年世界杯,这已是二十多年来的第N次推倒重来。9月5号公布的耗资最高200万欧元选帅的所谓冲超奇迹,全凭金元堆砌,而国脚们怕受伤影响赚钱,国家荣誉感荡然无存。问题真的只在教练吗?答案早已明确:中国足球的病,根在体制,而非枝叶。
足协长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一手揽权、缺乏监督,这种体制性腐败导致联赛畸形发展,假球黑哨层出不穷。李铁案是最典型的例子,比赛结果靠金钱操纵,晋级资格用钞票购买,足球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还有近几日的山东泰山VS上海申花,无视手球和干扰门将这些行为。证明土壤已经毒化,怎能期望结出健康果实?当公平竞争精神荡然无存,再好的教练也只是裱糊匠。
腐败不仅蔓延赛场,更侵蚀球员心态。当前国脚们畏首畏尾,怕受伤影响俱乐部收入,而非为国家荣誉拼尽全力。一支不敢拼、不想拼的队伍,纵有世界名帅执教,又能改变什么?荣誉缺失被功利心取代,赛场上的毫无血性不再难以理解。
今年,中国职业联赛更名为超级联赛,去掉了足协二字,管办分离迈出实质一步,值得肯定。但裁判管理权仍握在足协手中,改革是否彻底?能否打破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旧模式?这些问号仍需时间检验。半吊子的改革比不改革更危险,因为它给人已经改变的假象,而实质问题依然存在。
球员收入问题一直是球迷诟病焦点。动辄千万年薪,成绩却每况愈下,高薪是否消磨了斗志?民间调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不是要一味降薪,而是需要建立公平、透明、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让拼搏者得厚报,混日子者无所遁形,简单道理在中国足球界难以实现,因为它触动了固有利益格局。
选帅公告中2030年世界杯目标看似宏伟,但若根基不稳,再好的教练也无济于事。过去二十年,国足换帅频繁,战术风格摇摆,从未形成可持续体系。若我来当足协主席,第一刀必然砍向体制枷锁,彻底实现管办分离,足协应回归监管与服务本位,将联赛运营、商业开发、裁判管理等职能彻底放手。其次必须打破利益固化,从青训到国家队,需要一场刮骨疗毒。李铁案不能止于个案,而要成为制度改革契机。
中国足球不缺资金、不缺关注,更不缺人才潜力,缺的是一场真正敢于向自己开刀的勇气。这一刀若不砍向深处,2030年的世界杯,恐怕依旧只是一个写在纸上的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