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黑奴贸易时,白人将黑奴的衣服扒光,一干二净,为什么要这样子?

聊到黑奴贸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手铐脚镣,还有那些大船上的黑帆。但有个细节,电影和课本里往往都忽略了——那些被送到新大陆

聊到黑奴贸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手铐脚镣,还有那些大船上的黑帆。但有个细节,电影和课本里往往都忽略了——那些被送到新大陆的黑人,其实身上什么都没穿。不是因为他们没钱买衣服,而是白人贩子故意让他们光着身子。

这是一笔细致入微的账目,精细得让人咋舌。

一艘船,一件皮衣,一顿饭,就连遮挡身体的布都算在开销里头。把黑奴扒个精光,不单是为了省下那点布料钱,主要是为了狠狠羞辱他们,让他们彻底丢掉“人”的尊严。

【扒衣的账单:一分钱也不让奴隶穿身上】

黑人不是被人“买”回来的,而是被大量“算计”着运来的。整个黑奴贸易,其实是由一系列数学计算撑起来的。一艘运奴船上能塞多少人,每个人需要多少水、吃多少粮食,路上会死多少人,最后能剩下多少卖个好价钱,这些都有详细的规划。

英国那些运奴隶的船,一趟下来能赚个2万英镑,这钱数,顶得上总督三年的薪水了。

利物浦的船东托马斯·莱兰在一趟航行结束后,算下账来,纯赚了12091英镑。但这还不是最让人惊讶的。更离奇的是,他们居然把衣服也算进了开支里头,这样一来,黑人身上那点儿遮体的布料,就成了挡在他们赚钱路上的绊脚石。

船上不让穿衣服,主要是这三个缘由:

首先,得说说怎么节省开支。

一艘运奴船上挤着四五百个人,要是想给每个人都弄上一套便宜的布衣服,那得花上好几百英镑呢。这买卖的利润,压根儿不够给他们置办这些。反正他们又不是去竞选议员,干脆让他们光着身子算了,这样既省布又省事儿,还省下了人手。

第二点,就是给人施加压力。

在非洲被抓上船那会儿,黑人就已经成了“俘虏”。但上了船,他们还得再“失去”一样东西,那就是人的尊严。把衣服一扒,他们就从“人”变成了“货物”,这样一来,奴隶主管理、殴打、囚禁他们就更加方便了。

第三点,讲的是管理。

在两个月漫长的航行里,奴隶们因为没被给衣服穿,逃跑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全身赤裸,一到陌生的港口,马上就会被人注意到,往往还没跑到码头外面就被抓回来了。就算有人鼓起勇气跳船,由于没有衣物保护,很容易在跳船时受伤,或者被冷死,甚至在水里游着游着就没力气了。

剥光衣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奴隶贸易四百年里的一贯做法。从16世纪到19世纪,那些进行跨大西洋黑奴贸易的贩子,会在西非海岸抓走人,然后用铁链把他们串起来。一上船,这些人就会被要求脱掉所有衣物。在船抵达美洲港口之前,他们还会经历一次筛选和清洗,但这清洗的不是身上的脏东西,而是血、水、汗,还有那深深的恐惧。

衣裳不翼而飞,人的尊严也就跟着没了。从码头一路到拍卖场上,那些黑奴就像是一块块明晃晃的“劳动力商品”,压根儿不像是有过往、文明、言语的真正人类。

【不是人,是货:血肉市场上的黑皮试衣间】

在奴隶买卖的时候,让人把衣服脱掉,就是为了“亮出来给人看”。而这种“亮出来给人看”的做法,简直比对待牲口还要狠,牲口都会觉得这太过分了。

到了买卖人的地方,奴隶们被拽到码头旁的拍卖场所。白皮肤的买家们排成一长串,跟平时逛市场挑东西似的。有的买家鼻梁上架着个单眼镜,有的手里攥着账本。他们不关心奴隶叫啥名儿,只看三个关键地方:牙口好不好,背上的肌肉壮不壮,大腿有没有劲儿。

黑人一字排开,全都光溜溜,啥也没穿。奴隶主或者那个拍卖的人会让他们做几个动作:把嘴张开,蹲下来,再跑几步。牙齿能看出吃得好不好,肌肉显示有没有力气,大腿则关系到能不能干重活。更有的买家会直接拿手敲敲奴隶的肩胛骨,听听那声音,估摸着这“商品”还能用多久。

奴隶里头也有三六九等。身强力壮的小伙儿卖得最贵,姑娘们次之,那些老的、弱的、生病的,基本就是贱卖了。有的女奴隶怀了孩子,哪怕肚子还没显怀,也得被扒光了检查,免得买家上了当。

在新奥尔良、查尔斯顿、牙买加这些大的奴隶贸易港口,码头边上有专门的“检查室”。墙上挂着的是鞭子、捆绑用的带子、秤锤,还有测量尺寸的尺子。黑奴们进去之前得再洗个澡,然后全身涂满油,好让身上的肌肉看起来“更有光泽”。

走上拍卖台那一刻,奴隶们被鞭子驱赶着,一个接一个现身。人群里,有人在讨价还价,有人吞云吐雾,还有人指手画脚,对着他们的身体部位大声点评。女的胸部、男的骨盆,都成了“衡量标准”。谁身材苗条、谁体态臃肿、谁身上有伤痕,全场人都能一眼看清。

英国那些搞奴隶贸易的商家,在他们的会议笔记里是这样记载的:“想要多赚钱,拍卖奴隶前最好别让他们穿衣服。因为衣物遮住了皮肤,就看不出他们干活的能力强弱了。”

【羞辱是控制:裸身之下的服从与屠宰】

黑人被赶上奴隶船那一刻,他们得脱掉衣裳,头发被剃个精光,还被改了名,连说话都不让说了。不让说话,就是想断了他们的文化根;剃掉头发,就是要抹去他们的身份;扒掉衣裳,就是要摧毁他们的自尊。

没名没姓,没遮没挡,也没尊严可言。奴隶们天天得在甲板上干活,晒太阳、挨鞭子、饿肚子,光着身子是常有的事。要是船上闹起瘟疫来,解决办法就是直接把人“扔海里”,连块布都不给裹。他们死得跟牲畜没啥两样,甚至还不如牲畜呢。

管理者心里清楚,心灵上的折磨比身体上的疼痛更让人难熬。黑人奴隶要是觉得自己没衣服穿也没啥大不了的,那他们就会更听话。所以,不让他们穿衣就成了种暗地里的规矩。奴隶主会立下好多规矩,比如“不能穿鞋”“不能盖被子”“不能披外套”之类的。

逃跑后光着身子的奴隶,很容易被抓住。他们太扎眼了,白人一眼就能瞅出“这是个逃奴”。一旦被抓回来,等待他们的只有两种下场:挨鞭子或者剁脚。要是还活着,就得老老实实听话;要是死了,也得当个反面教材,警告其他人。

有些奴隶还没被抓,就自己跳进海里死了。在加勒比海那边,有个说法叫“自沉祭”,讲的就是奴隶们宁愿死,也不想被人当成货物卖掉的故事。

扒衣服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一种制度上的残忍手段。它不会让你流血,但却能让你慢慢失去能力。它不仅仅让你身体上受苦,更重要的是,它会摧毁你的精神。白人殖民者这么做,可不是为了图方便,他们是为了掌控一切,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塑造一个“你没了尊严,就没资格反抗”的观念。

黑奴交易黑奴贸易,说的是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当奴隶的事情。这事儿开始于15世纪,那时候欧洲一些国家开始殖民美洲,需要大量劳动力。因为非洲黑人身体强壮又便宜,所以他们就成了首选。一开始,这些欧洲人只是偶尔抓些非洲黑人运过去。但后来发现这买卖挺赚钱,就慢慢变成了大规模的贸易。他们到非洲海岸,用枪炮、布料、朗姆酒这些东西跟当地部落换黑人,或者干脆直接抢。然后,就把这些黑人像货物一样塞到船上,运到大西洋另一边的美洲去卖。这路上可不好受,黑人被关在又暗又小的船舱里,没吃没喝,还经常生病。很多人还没到美洲就死了,这路因此得名“中段航程”,听着就让人心酸。到了美洲,这些黑人就被卖给种植园主、矿工啥的当奴隶,干最苦最累的活。他们失去了自由,被当成牲口一样对待。黑奴贸易持续了很长时间,对非洲、欧洲和美洲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非洲因此失去了大量人口,社会发展也受到了阻碍。欧洲呢,靠着这个贸易赚了大钱,但也背负上了道德的骂名。美洲呢,虽然得到了劳动力,但这也是建立在黑人奴隶的血泪之上的。总之,黑奴贸易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黑暗的时期,充满了痛苦和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