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我是先看完《我的前半生》原著,才看的剧版。
所以我知道,经典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是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作品,在她笔下,还有很多同款。

她们是《喜宝》、《承欢记》、《玫瑰的故事》、《流金岁月》、《圆舞》……


至于亦舒,原名倪亦舒,她和金庸、倪匡,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1,
1946年,亦舒出生于上海,5岁就随父母迁去香港。
1979年,时年33岁的亦舒,发表了成名作《喜宝》,里面的台词如雷贯耳:
【最希望要的是爱,很多很多爱。】
【如果没有,有很多的钱也是好的。】
【如果没有钱,至少我还有健康。】

截止2024年,女作家亦舒共创作了300多部小说作品,可谓高产。(本文原创作者“叶澜依free”,目前只在头条、百家、大鱼号同步发文,其他平台均为抄袭洗稿文,剽窃可耻)
她也曾做过《明报》记者,为香港zf做过八年高级新闻官,还担任过编剧。
那么,到底要怎么来看待《我的前半生》这部小说呢?
其实原著中,没有职场副总陈俊生,却有位贪心的西医史涓生。
全职太太罗子君依然存在,女强人唐晶也是。

而插足罗子君和史涓生婚姻的,却是女演员辜玲玲(孤零零)。

报应吧,哪怕史涓生为了辜玲玲,和罗子君离了婚,他们的再婚结局也并不好。

2,
只是原著中,同样没有贺涵这个角色。

所以罗子君和唐晶,她们的感情线不重叠:
【罗子君最终遇到了,更加珍惜她的伴侣翟有道;】
【而唐晶,她和情投意合的爱人莫家谦,移民澳洲。】
更重要的是,之后唐晶和罗子君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她们从一方帮助另一方,另一方纯依附——转为了互相理解和尊重。
后来的唐晶和罗子君,有段相对“远程”的友谊。
她们也会抱怨生活艰辛,吐槽日常生活里经营家庭、养娃带娃的难度,不亚于打拼事业。
我于是不是很理解,难道是女作家亦舒把版权卖了,就彻底不管剧版人设了吗?
剧中出现的那个“共享男主”,他把唐晶和罗子君,两位各自领域里优秀的女性,搞得鸡飞狗跳。


这位所谓的“大咖”贺涵,他非常厉害:霸总、长得帅、多金、工作能力强、还有满满的保护欲……
我想贺涵的出现,可能他比较满足大陆一部分女性群体,特别是单亲妈妈、大龄女性、以及女性自主创业的情感需求。


3,
然而,总体说到亦舒作品,她笔下的女性风格,根本不是这样:
(1)她们都清醒而现实,关上一扇门,就能推开另一扇门走出去。
代表作《承欢记》:里面的麦成欢在麦太眼里,是高攀男友,但她自己,却很有“人间理想”。

(2) 她们并以不依附男性为荣
代表作《喜宝》:喜宝在接受勖先生时,提了很多要求——她要十克拉钻戒,要继续读书深造。
当然,从前她欠的学费,勖先生也得替她还。

这难道不是包养吗?
还真不是,因为喜宝内心,有着许多痛苦和挣扎。

(3)她们对自我规划,有着清晰的认知
代表作《玫瑰的故事》:黄玫瑰年轻时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可人到中年,她选择成为60岁罗德庆爵士的妻子。

她是躺平了吗?我也不认同,可能黄玫瑰觉得,属于她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她再想得到点什么,势必要付出代价。
结语:
我觉得最神奇的,是亦舒自己的感情生活七拼八凑:她离了两次婚,至今不认长子。
但亦舒笔下的家庭主妇罗子君,都是靠自己钻研陶艺,慢慢实现了经济独立。


所以我在想,这两者有何关系?
亦舒原著中,她为何不创作贺涵这号人物呢?
我只能从她坚决不认长子,来猜一个答案:人生,要一直往前看。
怪不得,亦舒师太看似“浑浑噩噩”的婚姻,却在教别人“过情关”方面,得心应手。

不过讲真,剧版改编得并不好。
当代女性,都是独立小姐姐——人生有唐晶足矣,贺涵只是个寂寞。
所以要啥贺涵,还不如维持亦舒原著中的“大女主”人设。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剖析影视作品,解读人性真相。我是不求人、不讨爱,人间清醒的“叶澜依free”,本人不是演员热依扎,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