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700亿豪赌,新任市长拿什么拯救一座城?

一个三线城市市长,刚上任就炸掉城市地标,立下700亿豪赌重建一座城,竟然还拿出70年前的日本侵华图纸来做城市规划,他到底

一个三线城市市长,刚上任就炸掉城市地标,立下700亿豪赌重建一座城,竟然还拿出70年前的日本侵华图纸来做城市规划,

他到底想干嘛?

当债台高筑,财政游走在悬崖边缘,他却突然被调离!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

本文纯属虚构。

林志远,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

长相普通,学历大专,扔人堆里就找不着的那种。

可就是他,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得了个"疯子"的称号。

这事儿,得从1995年他第一次主政地方说起。

那时候他在灵石县,第一次有了点实权。县里有个王家大院,破破烂烂的。

可他一眼就看上了它,觉得有搞头。他跟县委班子说,要花5000万去修它。

5000万啊!那可是当年县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县里领导也直摇头,说他胡闹。

可他认准的事儿,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他拍着桌子说,这钱花得值!

这是投资,不是瞎折腾!

最后,他硬是顶着所有压力,把这笔钱批了下来,开始修缮王家大院。

那段时间,县里的人都叫他"疯子县长"。他们不理解,觉得他把钱往水里扔。可林志远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修个破院子,这是在修县里的文化,修县里的未来。

2000年,林志远离开了灵石,调到榆次当市长。

刚上任,他又干了一件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事儿。

榆次有个地标建筑,叫凌云大厦,是全市最高的楼。

可在他看来,这楼就是个碍眼的东西,跟整个城市的规划格格不入。

他二话不说,直接下令炸掉了它。这下好了,整个榆次都炸开了锅。

老百姓骂他,说他破坏城市,说他瞎折腾。各种举报信像雪片一样飞到省委和国务院,甚至有人给他寄子弹,送花圈。

他们给他起了个新外号,叫"林拆拆"。他每天都能听到各种骂声,可心里一点都不慌。

他知道,要搞建设,就得先破后立。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那些骂他的人,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拆,没看到他心里勾勒的未来。

他就是要大刀阔斧地干,把那些不合理的、碍眼的东西全部推倒,然后重新规划,重新建设。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果然,几年后,榆次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那些曾经骂他的人,也慢慢理解了他。他的"疯狂"得到了认可,他的名字也开始在官场上传开。

这一次,他的新任命是石城市市长。

石城,一个曾经辉煌,如今却黯淡无光的三线城市。赴任前,他向省委提出了一个条件:至少让他干满一个完整的任期。

省委领导看着他,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他知道,他们是默许了他的"疯狂",也知道石城需要他这样的"疯子"去闯一闯。

石城,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两汉名郡,北魏京华,明清重镇,辉煌历史绵延至今已经超过2300年。

可这些辉煌,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却被"煤矿"两个字彻底掩盖了。

上世纪80年代,石城成了全国煤矿产量最高的城市,甚至一度位列世界三大煤都之一。

围绕着煤,石城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彻底变成了一座资源型城市。

煤矿给石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

更让林志远痛心的是,这些以巨大污染为代价换回来的财富,却被城市中的权贵阶层瓜分殆尽。

许多底层普通老百姓,依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特别是石城古城内的棚户区,说是贫民窟也不为过。

破旧的房屋,狭窄的巷子,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这哪是历史文化名城啊,这简直就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此时,林志远来了!

省委对林志远的评价是"最能干事的干部"。

他的搭档,市委书记王立成,号称"无为书记"。

王立成之前也是石城市长,但他的风格跟林志远完全不同。

他是个稳重求和的人,不太喜欢折腾。

省委把林志远这个"疯子"调到石城当市长,显然是默许了石城市政府架空市委,放开手脚,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尝试对石城进行一次抢救。

到任当天,林志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了国务院刚刚批复的石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案。

这事儿又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很多人不理解,说他刚来就搞事。可在他看来,那份规划方案简直就是一堆废纸。

布局散乱,没特色,路网设计不合理,产业布局也不够集聚。

这样的规划,根本救不了石城。十天后,他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一轴双城"。

"一轴双城"的规划理念,其实是借鉴了共和国成立之初,梁思成和陈占祥为北京市规划的"梁陈方案"。

核心思想就是对老城进行整体保护,然后在郊外开发新城,古今兼顾,新旧两立。

林志远把这个思想搬到了石城。以御河为界,将城市主体一分为二。

河西的古城,进行整体恢复性保护,力图复现这座北魏都城、明清重镇往昔的辉煌。

河东的新区,则进行现代风格的建设,这里将呈现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大师的作品。

如果他的方案能够顺利落地实施,石城将重拾昔日文化上的辉煌,在黑色的煤矿中涅盘重生。

新规划描绘的美好未来令人神往,但美好未来的背后是不菲的造价。

林志远粗略估算了一下,做一个五年的短期计划,道路建设的投资每年30亿元,五年就是150亿。

计划建设安置房和保障房20万套,即使按每套12万元的低造价,这项投资便高达240亿。

为服务拆迁用于破产安置以及学校、医院改造项目的民生,投入预算170亿。

新城的五大场馆,加上新市政府大楼、太阳宫六大地标,按最保守的估计,投资40亿元。

重建古城城墙,预算投资50个亿。

重建代王府,计划投资五个亿。修复断水干涸的文银湖,至少花费两个亿。

修缮城内的古迹,每个项目投资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

再加上早在计划之中的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第五人民医院、石城二中等等新项目,林林总总,即使按照最省钱的玩法,他重塑石城的计划也要花费700亿元。

这个数字一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

在林志远来石城之前,石城的GDP是504亿元,财政总收入93亿。

过去每年用于城建的资金不足1亿元。

从不足1亿的预算直接激增至百亿,闻者无不大惊失色。

而且,仅计划用于城建投资的支出便超过了全市的财政总收入。

他的造城计划,可以说是搭上了石城市身家性命的豪赌,已经不是用"疯狂"二字所能简单形容的了。

巨大的投资计划,除了有上级的大力支持,他还得向社会解释其中的合理性。

2009年,林志远远赴日本,寻得日军侵华时期石城市的城市规划图纸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