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块招不到一个司机,但可以招到一个通过法考还会开车的实习律师。
不少中年人,还是拉不下脸做体力活啊!
最近总听到身边中年朋友感慨 “转不动了”:要么从裁员的公司出来,要么厌倦了一眼到头的工作,想换条路走,翻来覆去就三个选择 —— 开滴滴、跑外卖,或者咬咬牙考个法考当律师。
前两个好理解,门槛低、上手快,可为啥越来越多中年人把 “律师” 当成救命稻草?
不是真的热爱法律,而是比起 “师傅,您的外卖到了”“您好,目的地到了”,一句 “我是律师” 听着更体面,哪怕这份体面背后,藏着比跑外卖还多的苦。
中年人转行选这三样,本质是 “没得选里挑相对能忍的”。
开滴滴、跑外卖最大的优势是 “零门槛”:有驾照就能开滴滴,有电动车就能跑外卖,今天失业明天就能开工,不用等面试、不用看学历,赚的是辛苦钱,但能立马缓解房贷车贷的压力。
可缺点也扎心 —— 风吹日晒是常态,遇到差评、投诉还得受气,朋友聚会问起 “现在做啥呢”,支支吾吾说 “跑外卖”,总觉得没面子,像被社会按下了 “降级键”。
律师就不一样了。
哪怕还在备考,说 “在准备法考”;哪怕是没工资的实习律师,说 “在律所实习”,听着就比 “跑外卖” 专业、有前途。
毕竟在大众印象里,律师是 “坐办公室、聊案子、拿高薪” 的体面职业,哪怕实际没赚到钱,至少能保住 “大龄白领” 最后的尊严。
就像有些从地产、国企出来的中年人,宁愿花一年时间备考,自掏腰包实习,也不想去跑外卖,不是怕累,是怕被人说 “你怎么混到这份上了”—— 律师这个标签,成了他们对抗中年危机的 “心理盾牌”。
很多人觉得 “法考不难,背背书就行”,可对中年人来说,这简直是 “地狱级挑战”。
首先是体力跟不上:年轻人熬夜刷题第二天还能精神抖擞,中年人看半小时教材就打哈欠,眼睛发酸,记忆力也差,昨天背的法条今天就忘,只能反复抄、反复念,把碎片时间全榨干 —— 等家人睡了学到半夜,趁孩子午睡刷两道题,周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连朋友聚餐都推掉。
更难的是 “输不起” 的压力。
年轻人考不过可以再来一年,中年人不行:辞职备考的,坐吃山空,每多花一天都是成本;边工作边考的,白天应付老板,晚上还要跟疲惫对抗,心里总绷着一根弦 ——“这次考不过,是不是只能去跑外卖了?”
有位从地产转行的朋友说,备考时看到儿子背课文一遍就会,自己却要背十遍,偷偷抹过好几次眼泪,不是觉得难,是怕自己连 “最后一次机会” 都抓不住。
这种 “跟自己较劲、跟时间赛跑” 的苦,比跑外卖的身体累更磨人。
好不容易考过法考,以为能 “上岸”,结果发现实习律师才是 “坑”。
很多律所招大龄非法本的实习律师,根本不是看重能力,是觉得 “便宜好用”—— 不给正式工资,只发几百块生活费,社保还要自己交,有的大所还要收 “卡位费”,一年几千到一万不等,相当于自己倒贴钱上班。
为了留下来,中年人还要放下过去的身段。
以前是地产策划、国企主管,现在要帮带教律师开车、接客户、复印文件,甚至打扫会议室;以前跟客户谈几百万的项目,现在要蹲在法院门口等立案,帮当事人填表格。
有人把过去的营销经验、审计技能说成 “可迁移能力”,其实是没办法 —— 律所不缺会法律的年轻人,缺的是愿意 “打杂还不抱怨” 的人,只能用过往经验换个 “留下来的机会”。
就像有位实习律师说的:“3000 块招不到一个司机,却能招到揣着法考 A 证的实习律师,我们就是变相的‘牛马’,只是多了层‘律师’的壳。”
熬过实习,成为执业律师,才发现 “体面” 更像个笑话。
律师行业早就不是 “人人高薪”,而是典型的 “二八定律”:20% 的大律师攥着 80% 的优质案源,企业老总、有钱人都找他们,一年赚几百万;剩下的 80% 小律师,只能接离婚案、劳动纠纷,案源不稳定,这个月有案子下个月可能就没收入,跟跑外卖 “看天吃饭” 没区别。
更扎心的是 “面子” 背后的焦虑。
朋友聚会时说 “在做律师”,别人会羡慕 “厉害啊”,可没人知道月底交不起房租时的慌;当事人找过来时喊 “张律师、李律师”,可转头就要担心 “下个案子在哪”。
有位转行律师说,最难受的是过年回家,亲戚问 “今年赚了多少”,只能打哈哈说 “还可以”,其实连去年的存款都快花光了。
这种 “表面光鲜、内里空虚” 的日子,比跑外卖的 “踏实赚辛苦钱” 更煎熬 —— 至少跑外卖多劳多得,而律师的 “体面”,很多时候是 “自欺欺人” 的安慰。
中年人把律师当成 “遮羞布”,本质是怕承认自己 “被时代淘汰”,怕失去 “大龄白领” 最后的尊严。
可其实,转行没有 “高低贵贱”,开滴滴能按时接孩子放学,跑外卖能帮家里还房贷,这些 “踏实的苦” 比 “装出来的体面” 更有价值;律师如果能接到案源、帮当事人解决问题,那是真本事,如果只是抱着 “体面” 的标签混日子,反而会更焦虑。
中年转行本就不容易,不用被 “律师” 的光环绑架。
真正的体面,不是别人怎么看,是自己心里的踏实 —— 哪怕做外卖,能靠双手养活家人,就是体面;哪怕做律师,暂时没案源,只要在慢慢积累,也是体面。
别把 “律师” 当成 “最后一根稻草”,也别觉得跑外卖 “没面子”,适合自己、能让生活继续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