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红宝石号”货轮和美国的“真实信心”号货船,都被胡塞武装打沉了。
很多人都好奇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组织,竟然敢跟美英对着干?
他们的实力到底有多强悍?
为什么那么多商船,非要冒着生命危险从红海经过,而不选择绕道?
先来说说胡塞武装这个组织。

一、胡塞武装的前世今生
在中东有一个国家叫也门,面积有52.8万平方公里,人口大概三千万。
而在也门西北部,有一个叫萨达的省份。
这个省份的面积,大概有1436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七十万。
胡塞武装,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胡塞这两个字,是该组织第一任首领的名字,叫侯赛因·胡塞。
胡塞出生于1956年,以前是北部萨达省什叶派栽德教派的领导人,在那一片非常具有威望,大家都服他。
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1970年到1980年这段时间,胡塞从教派里挑选了一批有实力的年轻人,然后成立了一个叫“青年信仰者”的组织。
这个组织,就是胡塞武装的前身。
他们早期是一个具有明显宗教性质的团体,并不具备武装能力,也没有参加任何与政治相关的活动。
直到2003年以后,美国和以色列开始搅动中东局势,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于是胡塞便站出来大手一挥,喊出了反美、以的口号。
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虽然这个组织的性质变了,但是名字却还是以前的“青年信仰者”,听上去十分的人畜无害。
其实也门政府已经将他们纳入恐怖组织黑名单。
青年信仰者组织由一帮年轻气盛的青年人组成,一般就是不服就干,在当地跟很多亲美体系的国家和组织发生冲突。
该组织在一场场打野中渐渐壮大起来。
后来,他们甚至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跟也门政府对着干,成了名副其实的反判军。
以至于也门的领导人,最终被迫流亡沙特。
该组织创始人胡塞去世以后,剩下的人并没有鸟兽散,反而是把这个组织发扬广大了。
接任胡塞的管理者,是他的儿子侯赛因·胡塞。
候赛因继续沿用父亲时候的“青年信仰者”名称,干的却是枪林弹雨的行当。
他在2004年发动了一次战斗,惹恼了亲美系的萨利赫当局。
萨利赫是也门现代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他的统治从1978年持续到2012年,横跨了北也门、也门统一以及也门内战等多个关键历史时期。
1942年,萨利赫出生在也门萨那省的一个部落。
他早年从军,靠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快便在部队上崭露头角。
1978年,是萨利赫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那一年,北也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艾哈迈德·加什米被暗杀后,政局动荡,群龙无首。

也门议会连开三天,打算选出一位新的总统,来主政当前局面。
于是,36岁的萨利赫就被锁定了。
当时,他还只是一位高级军官。
议会上众位议员觉得,他虽然年轻,但却富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以及天赋异禀的政治敏锐性。
由他来当,再合适不过。
萨利赫顺利上位,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统治之路。
上位以后,萨利赫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
诸如极端组织“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崛起问题。
南部分离主义运动的问题。
最让萨利赫头疼的,是北方胡塞武装的叛乱。
当然,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正式采用胡塞武装这个称呼。
胡塞武装势力强大,萨利赫针对他们,并非简单的“政府剿匪”那样简单。
这是一场交织着教派矛盾、政治打压、部落恩怨和权力博弈的复杂冲突。
先来说说双方的政治与宗教分歧。
前文说过,胡塞武装的前身叫信仰青年,属于宰德派中的复兴运动。
胡塞武装认为,萨利赫政府在美国和沙特的影响下,正在推动激进的瓦哈比主义,也就是逊尼派保守主义。
这一政策,侵蚀了也门传统的宰德派信仰和文化,导致社会堕落。
同时,胡塞武装还强烈反对萨利赫政府的亲美政策。
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之后,萨利赫高调加入美国的“反恐战争”,允许美军在也门驻军。
这一行为,深深触犯了胡塞武装的逆鳞。
萨利赫的政权核心,主要围绕其家族,以及家乡桑汉地区的部落盟友。
北方的萨达省,当时是胡塞武装的大本营,自打萨利赫上台以后,该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边缘化。
胡塞武装的首领,侯赛因·胡塞,此时感到了自己被排挤,权力和资源都被刻意消减。
这令他大为恼火。
曾几何时,侯赛因可是萨利赫的议会盟友。
如今却因为政见不合,导致双方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甚至萨利赫当局,直接发出了悬赏令,要用5.5万美元买侯塞因的项上人头。
最终侯塞因在老家被人暗杀。
胡塞武装再次变得群龙无首。
这时,侯塞因的弟弟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毅然接过了权力之棒,开始管理组织,并发誓要为哥哥报仇。
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阿卜杜勒是名80后。
出生于1982年的阿卜杜勒,压根儿没怎么上过学。
2005年,接任哥哥留下的摊子以后,阿卜杜勒为了纪念哥哥,于是便将组织的名称由“青年信仰者”,改成了胡塞武装组织。
到了这一步,真正令西方头痛的胡塞武装才正式变成蜕变。

阿卜杜勒率领着一帮年轻武装人员横冲直撞,不服就干,不管对手是美国还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