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半的重庆路小学门口,家长们举着写着孩子名字的牌子挤在路边,霞光刚漫过斑马线,突然 “哐当” 一声巨响 —— 一辆

下午五点半的重庆路小学门口,家长们举着写着孩子名字的牌子挤在路边,霞光刚漫过斑马线,突然 “哐当” 一声巨响 —— 一辆白色比亚迪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冲了过来,书包、鞋子飞得满地都是,目击者的尖叫瞬间盖过了放学的喧闹。10 月 22 号这起悲剧,让所有家长的心都揪紧了。

肇事车车牌是鄂 C・F66780,据接孩子的张阿姨说,这车刚开始还乖乖等红灯,突然就猛踩油门闯红灯,“根本没刹车,也没鸣笛,像失控的铁兽直冲安全岛,好几个大人小孩被撞飞,那速度快得让人连躲的机会都没有”。撞人后车还往前冲了一百多米才停下,现场惨得让人不敢看。

事发一分钟后警察就到了,驾驶员陈某当场被按住,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往车上跑。可接下来两天,大家的心一直悬着:到底伤了多少人?开车的为啥要撞人?教育局只说领导去了现场,警方也只说在调查,啥具体消息都没有。直到 24 号,茅箭区分局的通报才出来:48 岁的陈某是故意的,已经按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刑拘,1 个人没救回来,4 个重伤的保住了命,还有好些人擦破了皮。
这通报一出来,网上议论炸了锅,但好多帖子发出去就没影了。有网友说能理解调查要时间,但 “事关学校周边安全,越藏着掖着越容易传谣言,还不如早点说说进展”。更多人盯着两个问题:他到底为啥要干这种缺德事?学校门口的安全措施咋没护住人?
先说这 48 岁的陈某,网友猜得最多的是 “中年压力大”。毕竟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要是遇着工作丢了、欠钱之类的坎儿,确实容易钻牛角尖。但再难也不能拿无辜人撒气啊,何况冲的是放学的孩子和家长,“这已经不是难不难的问题了,是彻底没了人性”。当然也有人劝着:“别瞎猜酒驾、毒驾还是报复社会,等警方查清楚动机再说,得给死者家属一个实在的交代。”

更让人闹心的是校园安全的问题。有十堰本地人翻出新闻说,去年市里就搞 “畅行车城” 行动,把改善校园周边交通当民生实事,中心城区 130 所中小学周边装了 311 处标志标线、24 个信号灯,还有 39 处硬质防冲撞设施,130 多个护学岗天天守着。可为啥重庆路小学这儿还是出了事?
有家长一针见血:“护学岗是管常规交通的,防冲撞设施可能也没装在这个路口,就算装了,遇上故意加速的车,普通护栏顶不顶用?” 这话戳中了好多人的心。就像网友说的,平时防个闯红灯、超速还行,遇上这种抱着恶意来的,常规措施根本不够。“是不是该给学校门口的斑马线装那种能升降的防撞柱?或者把安全岛做得更结实点?”

还有懂法的网友说,陈某这回怕是要重判。“这罪跟普通交通事故不一样,只要故意干了危害公共安全的事,就算没死人都得坐牢,更别说现在出了人命。之前有类似的案子,直接判了无期甚至死刑,就看最后查出的动机有多恶劣。”《刑法》114 条、115 条写得明明白白,这种行为绝不能 轻饶。
这事儿最让人难受的是,十堰明明已经在护学安全上花了不少心思,建天桥、设护学岗、装隔离设施,可还是没挡住这场悲剧。这哪是设施不够的问题,更像是 “防君子不防小人” 的困境 —— 常规防护能对付无心之失,却挡不住蓄谋已久的恶意。

有人说该给社区加个 “预警岗”,比如发现谁家中年人突然情绪崩溃、说极端话,能有人搭把手帮一把;也有人说学校门口得标配 “重型防撞护栏”,哪怕贵点也得装。但不管咋说,有个道理得明确:放学路上的欢声笑语,容不得任何 “意外” 来打扰。
现在陈某还关着,动机没查透,善后也没消息。但这事儿该给所有城市提个醒:校园安全不能只做 “表面功夫”,防冲撞设施得真能扛住冲击,极端行为得有提前干预的法子,出事了更得敞亮地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