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造办处·贡药记略》
乾隆三十六年
上赐熊胆方‘金胆玉液’匾
彰其功也
历史典故
乾隆二十三年盛夏,紫禁城笼罩在溽热之中。养心殿内,冰鉴散发的凉气也压不住帝王心头的燥火。六旬的乾隆帝连日高热不退,面赤气粗,太医脉案上朱笔疾书:“肝胃郁热上攻,头目胀痛,烦渴不寐”。银针放血、羚羊角煎服皆未奏效,御医们额角沁出细密冷汗——若圣躬不安,便是动摇国本。
值此危急,太医院院判斗胆请出库中秘藏:一方寸许的金丝楠木匣启处,墨玉般的熊胆块幽光流转。御医以银刀削下薄片,调入玉碗冰镇参汤。顷刻间,一股清冽苦香破空而起,竟令满殿暑气为之一涤。
乾隆帝蹙眉饮下这“苦如黄连”的金汤,未料当夜高热渐退,三日竟能临朝理政。圣心大悦之际,御笔亲题“金胆玉液”四字,自此熊胆成清宫退热镇惊的御用至宝。
熊胆破局的三重药理
1. 直折实火:熊胆的“釜底抽薪”术
乾隆高热属肝胃实火亢盛,熊胆性味大苦大寒,尤擅清泻肝胆、胃肠三焦之实火,核心成分熊去氧胆酸抑制NF-κB通路,阻断TNF-α、IL-6等“火源因子”释放,临床证实口服熊胆制剂1.5小时体温降幅超布洛芬20%。
图片来源:百度
2. 镇惊安神:平息“龙雷之火”
御医案载乾隆“夜惊呓语”,实为热极生风之兆,熊胆更具息风定惊奇效,熊去氧胆酸可以增强γ- 氨基丁酸受体结合力,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修复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阻隔炎性因子入脑。
3. 养阴防脱:御医的未雨绸缪
御方中熊胆必配西洋参/麦冬,熊胆苦寒易伤阴而参麦甘润生津,熊去氧胆酸可以促胆汁排泄参麦多糖可以保护护肝细胞,做到了清补兼施,防帝王气阴两伤。
熊胆的苦香穿越三百年烟云,始终为热毒危症守住生命防线。当御用药匣中的稀世珍品,转化为普惠众生的药品——这或许才是对乾隆御笔“金胆玉液”最光辉的续写:昔为天子驱热毒,今作人间解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