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备在白门楼补刀送走吕布,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而且这并不影响刘备重仁义的人设。
其一,刘备和吕布本就是仇深似海。自从董卓被除、王允被杀后,关中地区又一次陷入了战乱,吕布也成了“丧家之犬”四处寻找新的地盘和可以依靠的势力。
刘备在徐州豪族拥戴下主事徐州后,看到无处可投的吕布,就好心让他在辖区内驻扎。
不曾想,吕布趁刘备和袁术争执之时,竟然反客为主,窃取了徐州,刘备反倒局促一隅。
吕布还不罢休,后来再次向刘备发难,刘备只好请求曹操援助。

曹操出兵打败吕布后,白门楼上吕布还想活命,不曾想刘备这时可不惯着他了,直接提醒曹操吕布的危害。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
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
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刘备曾经对吕布如此的仁义,可换来的是吕布的背叛、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甚至欲除之而后快。
对于这样的人,难道还要救他吗?这跟仁义有什么关系?
就算到了孔子那里,他老人家也会问你: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吕布本身就是个背刺恩主的人,谁收留了他,谁就遭受他的背刺,前有丁原和董卓,后有袁绍、刘备,这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什么人,对他不讲仁义,天下人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其二,刘备说情不说情,都不影响最终结果。曹操听到吕布的话,固然有犹豫,毕竟曹老板是出了名的爱才。但犹豫之后,没有刘备的拱火,就一定会收他吗?不见得。
吕布说让曹操统帅步军,他率领骑兵,从吕布的擅长上来说没问题,但这更像是搭伙过日子,不是当曹操下属,曹操会跟他共分大权吗?
吕布这人没有道义可言,追名逐利,如果将来和强者过招,到时候对方再许给吕布更丰厚的利益,谁敢保证他不会反戈一击?这种事儿他干的实在是太多了。
曹操就算犹豫,犹豫过后也是杀吕布,不可能给猛虎解套。

所以,刘备说不说话都不影响结局,顺着曹操的意思说出来,更能给曹操台阶,否则,你在这里卖弄仁义,让人家大老板落坏名?今后一段时间刘备可是要跟着曹老板混饭吃呢!
其三,刘备也担心曹操真收吕布。刘备胸怀大志,不可能久居于人下,早晚会想办法东山再起的。
曹操已经很难对付了,如果再有了吕布,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刘备以后怎么和曹操对抗?
明知道将来是对手,刘备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对手如虎添翼,哪怕这只虎将来可能会咬曹操一口。
况且,刘备和吕布本来就有仇,如果曹操收留了吕布,和仇人同在屋檐下,谁能保证吕布哪天不会对自己再次狠下杀手?
所以,刘备在白门楼上,直接补刀,促使曹操将吕布杀掉。
对此,大家认为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