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候选人高市早苗在竞选集会上高叫"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番言论如同一根毒刺,精准地扎向了中日关系的神经末梢。这位素有"女版安倍晋三"之称的极右翼政客,不仅扬言要与美国"共同协防台湾",更赤裸裸地鼓吹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企图将日本的军事触角重新伸向东亚大陆。这番言论不仅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衅,暴露出其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幽灵代言人的真实面目。

高市早苗的言论绝非简单的口无遮拦,而是经过精密算计的政治投弹。她刻意将一个中国原则架构下的台海问题,偷梁换柱成所谓的"日本国家安全关切",这种话语陷阱极具蛊惑性。其逻辑荒谬之处在于:台湾海峡距离日本本土最近处也超过800公里,而中国统一的正当诉求如何就成了对日本的"威胁"?真正让东京某些政治精英寝食难安的,恐怕是中国崛起打破了他们妄图永久掌控第一岛链的霸权迷梦。
细究这位政客的发迹史,其背后始终晃动着华盛顿某些智库的影子。自2021年起,高市早苗就频繁在日美"2+2"会谈前后发表涉台激进言论,时间点的选择绝非巧合。她深谙日本右翼政治的逻辑——只要摆出对华强硬的姿态,就能换取美国主子的青眼和国内民粹势力的选票。这种将个人政治前途捆绑在地缘对抗战车上的做法,与1930年代日本军部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而煽动对外扩张的伎俩如出一辙。历史殷鉴不远,当时叫嚣"满蒙生命线"的军国主义分子,最终把日本民族拖入了毁灭的深渊。如今"台湾有事"的鼓噪,不过是"生命线理论"的当代翻版。
二、血与泪书写的殖民罪恶史要理解中国为何对台湾问题如此敏感,日本欠下的历史血债是最好的注脚。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李鸿章在马关春帆楼被迫签下《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接下去的半个世纪,台湾人民经历了怎样的黑暗岁月?
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废除中文教育,逼迫台湾民众改用日本姓名。仅1937年至1945年间,就有20余万台湾青年被强征入伍,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在台湾设立了臭名昭著的"慰安所",数千名台湾妇女沦为日军性奴隶。这些数据并非来自中方的单方面指控,而是早已被东京审判档案和国际人权组织调查报告所确认的铁证。
1943年12月1日,中英美三国联合发表的《开罗宣言》白纸黑字写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再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当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读《终战诏书》时,意味着这些国际法文件正式生效。试问,一个曾以武力窃取台湾、在投降时又承诺归还台湾的战败国,如今有什么资格对台湾问题说三道四?某些日本政客似乎患上了选择性失忆症,只记得广岛长崎的原爆,却刻意遗忘南京大屠杀台籍遇难者的冤魂。
三、外交铁拳砸碎干预幻想面对高市早苗的厥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字字千钧:"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日本个别政客的言论极其危险,完全背离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所作的承诺。"这短短几句话,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外交与法律逻辑。

所谓"四个政治文件",指的是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和2008年《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在1972年的文件中,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白纸黑字的承诺,岂容轻易撕毁?

外交部发言人那句"玩火者必自焚",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的警告。回望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当时同样有一批右翼政客兴风作浪,结果导致中日关系坠入冰点,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当年日本对华出口锐减10.4%,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历史的教训还不够痛吗?
四、和平宪法是战后日本的"护身符"高市早苗们拼命想修改的和平宪法第九条,恰恰是战后日本获得国际社会谅解、实现经济腾飞的基石。该条款明确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这部宪法不是美国人强加的枷锁,而是日本重生为"和平国家"的通行证。正是因为有了和平宪法,亚洲邻国才愿意与日本发展经贸合作,日本企业才能安心在全球投资。如今,当日本右翼势力试图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突破宪法束缚时,他们恰恰在制造真正的威胁。一个重新武装、热衷介入地区冲突的日本,才是东亚和平的最大变数。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2024财年防卫预算已飙升至6.8万亿日元,连续12年增长,其中明确列支"台湾海峡应急准备"专项经费。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与高市早苗的言论形成危险的闭环:先制造假想敌,再扩充军备,最后为使用武力制造舆论。这套剧本,与1931年"柳条湖事件"后日本军部的操作何其相似!
五、东亚和平需要的是"稳定锚"而非"搅屎棍"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双边贸易额在2023年仍高达3180亿美元。如此深度的经济融合,本应成为地区稳定的压舱石。然而,日本某些政客却甘当美国的"战略附庸",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频频发难,这种"政冷经热"的扭曲状态不可持续。
真正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应当如中国所做的那样: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对于日本而言,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明确反对"台独",而不是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台湾海峡的和平,不在于外部势力的军事威慑,而在于坚持两岸同属一中的法理事实。

东亚地区已饱受战乱之苦,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数千万生灵涂炭。今天的和平局面来之不易。日本若想赢得邻国信任,就应当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历史,真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不是在台海问题上玩火,更不是梦想着重新成为军事大国。
结语:莫向历史赊欠新血债高市早苗的妄言,不过是日本右翼势力对华认知失调的一个缩影。他们既想分享中国发展的经济红利,又妄图遏制中国的正当崛起;既想搭乘和平的便车,又暗中为战争铺路。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对华政策,注定行不通。
14亿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意志,不是几句叫嚣就能动摇的。中国有足够的决心、意志和能力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积贫积弱的新中国都能让武装到牙齿的对手知难而退;今天的中国,更不会在任何领土主权问题上退让半步。
最后,送给那些蠢蠢欲动的日本政客一句中国古训:"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如果日本某些势力执意要在台湾问题上重蹈历史覆辙,那么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比1945年更彻底的失败。东亚的未来,需要的是建设者而非破坏者,是和平鸽而非秃鹫。历史的账簿已经记下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累累罪行,切莫再赊欠新的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