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0公里的运输线上,每2小时一次检查,每半小时一次温度监测,这些看似繁琐的操作,正是昆仑物流安全运输超1万吨低温乙烯的秘诀。
截至8月21日,昆仑物流承运的广西石化低温乙烯总量突破1万吨大关,创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乙烯卸车与运输业务量的新纪录。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场对安全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低温乙烯作为典型的高危化学品,具有极低的凝固点与沸点,必须依赖专用低温储罐进行储存与运输。同时,由于其兼具易燃特性,对装卸、运输全环节的操作规范、设备精度与安全管控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01 毫米级安全规程,筑牢安全防线
在卸车作业启动前,昆仑物流的工作人员逐件检查消防器材,确保应急设备完好可用;严格确认静电接地装置,杜绝因静电引发的安全隐患;逐一核验槽车“三证”及“一书一签”,从源头把控运输资质。
在卸车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半小时对储罐温度进行一次监测,避免温度骤变对设备与介质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每一个操作环节,工作人员均以“毫米级”标准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装卸作业安全可控。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万吨低温乙烯安全运输的基础。在危险化学品运输领域,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昆仑物流用最严格的标准将风险降到最低。
02 智能调度,效率提升30%
在运输路径智能规划与调度环节,昆仑物流依托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能力,构建起覆盖“供需预判—车辆调度—流程衔接”的全流程智能调度体系。
内操团队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实时对接广西石化生产计划与储罐库存状态,精准预判原料供需节奏,提前制定运输方案;外操团队则根据智能调度指令,高效引导运输车辆有序进场、科学分配鹤位。
这种智能调度实现了“车辆进厂—鹤位对接—终端进罐”各环节无缝衔接。流程的智能化优化使整体周转效率提升30%以上,为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后续装置联动试车、平稳高效运行,筑牢了原料供应“生命线”。
03 260公里全程可视化管控
在长距离运输环节,昆仑物流针对乙烯运输的特殊性,联合广西石化及专业设备厂商,量身定制专项运输方案,对运输车辆、储罐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与调试。
依托自主研发的车辆智能管理系统,昆仑物流对运输全程实施24小时动态在途监管,实时追踪车辆位置、储罐温度、压力等关键数据。
建立“分时段、定点位”的车辆设备精细化检查制度,要求驾驶员在运输途中每2小时对轮胎、制动系统、储罐密封状态等进行排查。通过这些举措,成功实现乙烯从装车点出厂,途经260公里运输路程至广西石化炼厂卸车的全流程可视化、可追溯管控。
04 万吨背后的行业意义
突破万吨大关不仅是一个数字,更代表着中国石油在危险化学品物流管理方面达到了新水平。昆仑物流安全高效的低温乙烯运输能力,为大型炼化项目原料供应提供了可靠保障。
这种精细化、可视化的管控模式,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在危险化学品运输领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而昆仑物流用实践证明,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保障。
随着我国炼化产业向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对原料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昆仑物流的经验和成果,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从每半小时的温度监测,到每两小时的车辆检查;从毫米级的操作规程,到全程可视化的管控系统,昆仑物流用最严格的标准和最先进的技术,确保了万吨低温乙烯的安全运输。
这不仅是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安全第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这条特殊的战线上,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安全,每一次运输都是对责任的考验。昆仑物流用万吨安全运输记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