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在新疆边境救了个迷路女驴友,转业时领导找到我,才知她身份
......
"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2005年,李友治在新疆边境救了一个迷路的女驴友。
风雪中,他背着她走了两个小时才找到避难的山洞。
几天后,她却不辞而别,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再无音讯。
战友们嘲笑李有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人家早就把你忘了。"
十五年过去,即将转业,却四处碰壁,没有单位愿意要他。
正当李友治陷入绝望时,组织部副部长突然说要约见他。
1.
2005年11月的新疆边境,寒风如刀子般刮过戈壁滩。
李友治正在执行例行巡逻任务,这是他入伍第三年,已经习惯了边防生活的艰苦。
那天下午,突然,他看到远处有个人影在摇摆。
这里是无人区,方圆几十公里都没有人烟。李友治立即向连长汇报,带着急救包快速赶过去。
走近一看,是个年轻女子,穿着价格不菲的户外装备,但此刻已经狼狈不堪。
"同志,你怎么会在这里?"李友治大声喊道。
女子转过身来,二十多岁,长得清秀,但脸色苍白,嘴唇发紫。
"你...你是解放军?"女子的声音带着颤抖,语调很标准,一听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城里人。
"是的,我是边防战士李友治。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苏雨,我是来新疆旅游的..."她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李友治赶紧扶住她,发现苏雨的手冰凉如铁,身体不停发抖。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严重——这里昼夜温差极大,夜晚能降到零下二十度。
但苏雨接下来的表现让李友治意外。
"你有证件吗?怎么证明你是解放军?"苏雨虽然虚弱,但眼神中流露出戒备和某种优越感。
李友治愣了一下,掏出军官证给她看。苏雨仔细看了看证件,又看了看李友治那张朴实的脸庞,皱了皱眉头。
这个细微的表情变化,李友治看在眼里。他明白了,这个城里女孩心里是看不起他这个农村兵的。
"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在这里待了多长时间?"
"两天了...我跟团队走散了,GPS也坏了..."
李友治检查了她的装备,虽然看起来专业且昂贵,但明显不适合这种极端环境。
"天快黑了,暴风雪要来了。"李友治看了看西边聚集的乌云。
狂风开始呼啸,豆大的雪花夹杂着冰粒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苏雨脸色瞬间煞白,这才真正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我们怎么办?"她的声音里带上了恐惧。
李友治毫不犹豫脱下军大衣披在苏雨身上:"跟紧我,一刻也不能停!"
苏雨心中那点城里人的优越感彻底消失了。
面对呼啸的风雪,她终于明白,眼前这个朴实的边防兵就是她唯一的依靠。
李友治凭借丰富经验,在风雪中寻找前方两公里处的山洞避难点。苏雨很快跟不上了,李友治毫不犹豫地背起了她。
"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苏雨趴在李友治背上,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农村兵身上的温暖和可靠。
"别说话,保存体力。"
经过两个小时艰难跋涉,他们找到山洞。李友治放下苏雨,立即生火。火光照亮了山洞,苏雨看着全身湿透、满脸疲惫却依然忙碌的男人,心中的某种东西悄悄发生了变化。
"谢谢你..."她的声音很轻。
李友治憨厚地笑了笑:"都是应该的。"
2.
暴风雪停息后,苏雨需要在边防站休养几天才能离开。
边防站的条件很艰苦,住宿简陋,伙食也只有最基本的面条和罐头。但苏雨没有抱怨,相反,她开始主动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天,苏雨竟然主动提出要为他缝补军装。
"你的衣服在救我的时候撕破了几个口子,我应该为你修补。"苏雨拿着针线,认真地说。
"不用了,这种小事..."李友治有些不好意思。
"让我做吧,就当是报答救命之恩。"苏雨坚持道。
看着苏雨认真缝补衣服的样子,李友治心中涌起异样的感觉。
这个城里来的女孩,此刻看起来如此温柔,如此贴心。
"你怎么会缝衣服?现在城里女孩子应该都不会这些了吧?"李友治好奇地问道。
苏雨的手微微一顿:"我从小就喜欢这些手工活。"
她没有说的是,这些技能是在私立贵族学校学的,原本只是为了培养淑女气质,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李友治也开始教苏雨一些边防生活的技能,最有趣的是教她包饺子。
"我们这里条件艰苦,但过年过节还是要包饺子的。"李友治一边示范一边说:"这是我们的传统。"
苏雨学得很认真,但包出来的饺子形状奇怪,有的露馅,有的捏不紧,引得李友治哈哈大笑。
"你别笑!"苏雨有些羞恼,但眼中满是笑意:"第一次包,当然不好看。"
"没关系,多包几个就好了。"李友治温和地说:"你已经很棒了。"
李友治发现苏雨谈吐很有教养,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时不时会流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李友治好奇地问。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苏雨的回答很模糊,显然不想多说。
李友治也没有追问,他觉得每个人都有隐私。
边防站的夜晚很安静,李友治会和苏雨一起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新疆的天空特别清澈,星星多得数不清。
"在城里很少能看到这么多星星。"苏雨轻声说道。
"是啊,这里除了条件艰苦,其他都挺好的。"李友治也轻声回应。
两个人坐得很近,能感受到彼此的体温。
苏雨有好几次想要靠在李友治的肩膀上,但最终都忍住了。李友治也有同样的冲动,想要握住苏雨的手,但同样忍住了。
他们都感受到了彼此心中的情愫,但都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第四天,苏雨接到一个电话。她走到一边接听,声音很小,李友治听不清内容,但能感觉到她的语气很恭敬,像是在和某个重要的人说话。
挂了电话后,苏雨的表情有些复杂,既放心又失落。
"有什么事吗?"李友治关心地问道。
"没什么,公司的事。"苏雨勉强笑了笑。
晚上,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他们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友治..."苏雨叫他的名字,"我想对你说......"
"嗯?"李友治转过头看着她,月光下的苏雨美得让他心跳加速。
"我想说......"苏雨的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谢谢你救了我。"
李友治也想说些什么,想告诉她这几天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想问她能不能留下来,或者能不能保持联系。
但他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她是城里的女孩,有着良好的教育和优越的生活,而他只是一个农村兵,除了一身力气和一颗诚心,什么都没有。
那一夜,两个人都失眠了。
他们各自躺在床上,想着这段美好的相遇,想着心中涌动的情愫。
3.
第二天早上,李友治起床后发现苏雨不见了。
她的床铺整理得很整齐,但人已经消失了。那些昂贵的户外装备也全部不见了,就连一张纸条都没有留下。
李友治心里一沉,立刻跑去问值班员。
"苏雨呢?那个女驴友呢?"
"不知道啊,我以为她还在休息呢。"值班员也很疑惑:"可能是一早就走了吧。"
李友治跑到门外,四处张望,茫茫戈壁滩上哪里还有她的身影?
就这样,苏雨突然消失了,没有告别,没有留言,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从那以后,苏雨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李友治试过很多办法寻找她。他问过当时负责接待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没有这个人的记录"。他托人查过各大旅行社,也没有任何线索。
战友们开始嘲笑他。
"友治,还在想那个城里女人呢?"班长王海笑着说:"人家早就把你忘了,你还在这里自作多情。"
"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另一个战友附和道:"人家那身装备都够你几年工资了,怎么可能看上你?"
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扎在李友治心上。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些讽刺。
连长看出了他的心思,私下里劝他:"友治,忘了她吧。你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我知道,连长。"李友治苦笑道:"我只是想知道她是否平安。"
"人家既然能来新疆旅游,肯定有自己的门路。你就别操心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友治渐渐明白了这个现实。
苏雨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他保持联系。
那几天的美好,可能对她来说只是一段小插曲,但对他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回忆。
战友们的嘲笑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太天真了。
也许从一开始,他就不应该对这个城里女孩抱有任何幻想。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苏雨再也没有出现过。李友治也逐渐将这段经历埋在心底,专心投入到军旅生涯中。
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是会想起那几天的时光,想起苏雨温柔的笑容,想起她为他缝补军装的认真模样。
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和秘密。
4.
时光荏苒,转眼就是2020年。
李友治已经从当年的普通战士成长为边防连长,军旅生涯即将迎来第十五个年头。这些年里,他参与过多次重要任务,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中都有出色表现,胸前的军功章见证了他的成长。
但现实是残酷的。四十岁的李友治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转业。
"友治,你年纪也不小了,该考虑转业的事了。"妻子张慧在电话里又一次提起这个话题。
李友治和张慧是2010年结婚的,张慧是军区医院的护士,贤惠善良,但对军人生活的艰苦也有怨言。
"现在军人待遇虽然提高了,但还是比不上地方。"张慧继续说道:"你看你的同学们,当年一起毕业的,现在都是企业高管了。"
李友治心里清楚妻子说的是实情。这些年物价飞涨,军人的待遇虽然在提高,但相比于社会上的机会,确实有差距。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李小军已经十岁了,需要更好的教育环境。
"再等等吧,让我想想。"李友治总是这样回复。
其实他心里也矛盾。军营是他的第二个家,这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战友,有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但家庭的责任同样重要。
父母也在催促他转业。老李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友治啊,你也不小了,趁着现在政策好,早点安排后路。"老李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说:"我和你妈年纪大了,指望不了几年了。"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李友治开始认真考虑转业的问题。
但让他纠结的是,十五年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他会失去什么,又能得到什么?
2020年底,组织上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暗示他可以考虑转业安置的问题。
"李连长,你在部队表现优秀,转业后应该会有不错的安排。"政委找他谈话时这样说。
那天晚上,李友治一个人在营房里坐了很久。他想起了当年参军时的初心,想起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也想起了那个已经被遗忘的女孩——苏雨。
5.
2021年春天,李友治正式提交了转业申请。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转业安置的过程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安置办的工作人员态度冷淡,仿佛在处理一件例行公事。
"李连长,现在转业的人很多,好岗位有限。"办事员头也不抬地说:"你的专业是边防管理,对口的岗位不多。"
"那有什么选择?"李友治问道。
"要么降低期望值,去基层单位;要么等着,但时间可能会很长。"
李友治心里一沉。十五年的军旅生涯,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待遇?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跑了无数个单位,得到的回复都差不多:"岗位满了"、"专业不对口"、"再等等看"。
最让他寒心的是一些用人单位的态度。
"军转干部啊,纪律是不错,但思维比较僵化。"一个企业的人事经理当着他的面对同事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需要的是灵活的人才。"
李友治当时就想转身离开,但为了家庭,他还是忍了下来。
妻子张慧也开始抱怨:"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让你拖这么久。现在年纪大了,更难安置了。"
就在李友治陷入绝望的时候,转机突然出现了。
安置办突然通知他,说有重要领导要见他。
"什么领导?"李友治疑惑地问。
"级别很高,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工作人员的态度突然变得恭敬起来:"你明天上午九点到市里的组织部报到。"
李友治心里很不解,但还是按时到了组织部。
组织部的接待规格很高,专门安排了一个会议室。不一会儿,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进来,胸前的党徽闪闪发光。
"李友治同志,我是组织部副部长王建国。"男子和蔼地说:"请坐,我想了解一下你的情况。"
李友治心里更加疑惑了。一个普通的军转干部,怎么会惊动组织部副部长?
"李同志,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王部长直接开门见山:"2005年,你在新疆边境是不是救过一个女驴友?"
李友治心里一震,这个问题他没想到。
"是的,确实有这么回事。"他如实回答:"但那只是履行军人职责,没什么特别的。"
"她叫什么名字?"王部长继续问道。
"苏雨。"李友治想不明白为什么要问这些。
王部长点了点头:“你知道她是谁吗?”
李友治摇摇头:“她只说她在城里工作。”
接下来,王部长说出了一句,李友治顿时大脑一片空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