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真实的法海:本是相门之子,得道高僧,仅存一首诗佛法高深

一、阻止人妖恋历史的演变,往往荒诞不经,比如中唐几位皇帝,宪宗崇佛,迎佛骨舍利,韩愈上谏烧掉佛骨,差点被杀。而到了穆宗朝

一、阻止人妖恋

历史的演变,往往荒诞不经,比如中唐几位皇帝,宪宗崇佛,迎佛骨舍利,韩愈上谏烧掉佛骨,差点被杀。

而到了穆宗朝,又开始信道,最终穆宗也因金丹服用过多而死。

敬宗帝既不崇佛也不信道,酷爱打马球,十八岁便被宦官鸩害。文宗励精图治,想要干掉宦官集团,最终被宦官干掉。

文宗死后,宦官拥武宗称帝,武宗恨佛,毁天下诸寺,史称“会昌法难”,但武宗和他老爹穆宗一样,三十出头就因迷恋丹药而崩。

一晃到了宣宗朝,宣宗刚即位就诛杀了道士赵归真,积极恢复寺庙,甚至有传言说,宣宗曾拜入黄檗禅师门下,一度遁入空门。

宣宗朝,不仅皇帝崇佛,就连宰相也修禅悟道,比如裴休,曾捐建密印寺,宣宗御笔亲题“密印禅寺”门额。

后裴休在黄檗禅师的点化下开悟,绝肉食,弃诸欲,每日焚香诵经,称“河东大士”。故有诗《赠黄蘖山僧希运》:

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公元849年,宣宗的第五个儿子庆王李沂得了一种怪病,访遍天下名医,尝试了各种方法,就是治不好。于是,裴休上书,请求让自己的儿子裴文德代庆王出家,以积善缘。

裴文德的佛号,明清以后人尽皆知,即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一手持禅杖,一手托金钵,努力阻止“人妖恋”的法海。

二、即心元是佛

明人冯梦龙,闲来无事写了一本传奇小说,书名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讲的是白蛇修炼成精后,化成人形,报恩于药铺学徒许宣,并陷入痴恋的故事。后在法海禅师苦心劝说下,许宣迷途知返,用法海的钵盂将白蛇罩住,最终被法海禅师镇压在雷峰塔下。

几经演变,又有《白蛇传》《水漫金山》《义妖传》等多个话本,许宣也变成了“许仙”,甚至把法海赶进螃蟹壳里,成了“蟹和尚”。大文豪鲁迅曾一本正经地写下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当然,鲁迅在文中另有所指,而现代歌曲《法海你不懂爱》就纯属恶搞了。

据《金山寺志》记载,法海剃度后,拜在灵佑禅师座下,灵佑俗姓赵,为禅宗沩仰宗始祖。

刚入空门的法海吃了不少苦,先是在山中砍了三年柴,又为五百僧众担了三年水,身为相门贵子,忽然变成小沙弥,法海也曾抱怨过,言: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

然而他这一发牢骚不打紧,寺庙里的和尚们却遭了殃,天天闹肚子,一遍又一遍往茅厕跑。灵佑禅师听说这件事后,就跟法海谈了心,让他跟自己一起打坐小参。

从此,法海开始认真修行,渐渐悟道。

后法海闭关三载,终得大成,前来问禅者络绎不绝。不久,法海尊师命云游四方,据《五灯会元》记载,法海曾向禅宗六祖慧能禅师问道,慧能向他解释了何为“心即是佛”,法海听后豁然开朗,遂作诗偈一首: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这是法海仅存的一首诗,意为:自己的本心就是佛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只有领悟了才能突破局限。通过止观专注心神,缘起性空以断除无明,逐渐摆脱世俗的束缚。

同样,慧能禅师也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三、重建金山寺

若干年后,法海至镇江氏俘山,于荒林中驻锡,并决定为众生立伽蓝。

于是,法海开山挖田,准备筑寺,不曾想却挖出一大批黄金。时李锜镇江南,法海将黄金如数上交,李锜将此事上报朝廷,宣宗听后尤为感动,便将黄金赐给法海,以重建寺院,并敕寺院名“金山禅寺”。

金山寺建成后,成为江南最大的禅林,以法海为开山祖师,世人称其为“开山裴祖”,深得后人敬仰。

所以,歌曲《法海你不懂爱》火了以后,有禅门弟子呼吁,不应该调侃得道高僧,时代需要进步。

据载,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法海初到金山时,寺庙早已破败,山上的确有一条白蟒,经常伤人,故而法海设法将白蛇赶入江中。冯梦龙借此事,著成《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本意是想告诫世人,不要被美色所迷惑,后人脑洞大开,颠覆了法海的形象。

史书中,关于法海的记载很少,生卒年亦不详尽,但长沙宁乡密印寺有一棵银杏树,传为法海出家时,裴休从杭州迁植,后被称为“灵树”,如今尚枝繁叶茂。另外,寺内有一条饮水磵,据说为法海的姐姐出资捐建,当时因心疼弟弟担水,故而施脂粉钱为香火,修了水利系统,因此后人称其为“美女磵”,今磵石依稀可辨。

当然,史书也有误载,公元805年,李锜改任镇海节度使,属江南西道,两年后李锜因叛乱被腰斩,而法海849年才剃度,两个人不可能有交集。

唐宣宗859年崩,法海重建金山寺,当在这一年之前,而此时法海入空门仅十年,去除三年砍柴,三年担水,说明极具慧根,对佛法的悟性很高。金山寺有禅窟,法海曾在此修行,而金山寺作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齐名的寺院,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亲临题诗,王安石就有《金山寺》一首:

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

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轩含气象,偏影落风尘。

日暮临归去,徘徊欲损神。

据载,金山寺建成后不久,法海禅师便四方云游,至此未归,不知所踪。(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