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孜以前是北电93届的演员,和徐静蕾她们一起出名过。后来她不爱演戏了,改行做了家具设计,还开了自己的品牌。现在她很少出现在电视上,但家里挺有钱的,住在北京一套两层楼的房子里,客厅摆满了书,装修挺讲究。

她老公叫杨泓,以前学摄影的,后来自己做生意,具体做什么没人知道。有人说他搞房地产,但刘孜没说过。他们有个14岁的儿子叫Nemo,在国外读书,长得像爸爸,性格像妈妈,个子都快1米8了。

最近刘孜在社交平台发视频说儿子叛逆得不像话。两个月前,Nemo说考试完要“摆烂”,刘孜当时觉得他在开玩笑,没想到真这么干了。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就看见儿子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也不出门,连暑假补课都不愿意。
刘孜急得不行,毕竟初三快到了,学习这么松懈怎么行?她跟儿子讲道理,儿子不但不听,还怼她说“你也需要成长”。刘孜越想越焦虑,怀疑是不是自己当妈有问题。后来她干脆跑去山里修行,说要离儿子远点冷静冷静。

其实Nemo小时候特别懂事,会给妈妈做甜点,还会陪她去禅院打坐。那时候他每天早上先看书再玩,现在完全变了个人。刘孜找了心理教练聊,才知道儿子可能压力太大,想趁着暑假放松一下。教练说Nemo其实挺关心妈妈的,还专门买了本书准备读。

刘孜听到这些心情好了点,觉得儿子可能没那么糟糕。现在她明白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吵架甚至动手,但那样只会让关系更僵。她选择暂时离开,给儿子空间,自己也冷静下来。
刘孜说其实孩子都这样,青春期闹矛盾很正常。她现在觉得只要儿子态度好点,自己就满足了。儿子买本书这事,让她觉得问题没那么严重。
这事让我想起身边朋友家的孩子,青春期也特别难搞。有的家长天天盯着学习,孩子反而更叛逆。刘孜的办法可能更聪明,先别管,给孩子点自由,说不定他自己会想明白。

现在刘孜回来看儿子,发现他确实开始看书了。虽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闹,但至少现在关系缓和了。她觉得当妈的有时候得学会等,不能总想着立马解决问题。
刘孜的经历说明,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家长的方式不对。她没用大道理逼儿子,反而通过离开和沟通找到了平衡点。这种处理方式可能比整天唠叨有用多了。
其实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些事,关键是怎么处理。刘孜的选择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至少她没用暴力,而是想办法理解孩子。这可能就是现在家长最该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