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我接到粉丝阿芸的电话,她在那头哭得说不出话。
“哥,我花了整整30万,以为给儿子买了一块传家的羊脂玉,今儿去复检,他们告诉我这就是一块贴皮的玻璃。”
那一瞬间,我的脑子嗡的一声。不是我冷血,从业20年,听过太多同样的哀嚎。可每次亲耳听见,还是会像第一次那样难受。
30万,对一个工薪家庭来说,是二十年的省吃俭用;对造假者来说,不过是半天的流水。
数据不会撒谎:六块玉里,有四块是假的我连夜跑市场,拿了最近三个月的检测报告做了交叉比对。
结果让人头皮发麻——60%的送检样品都不是和田玉。
石英岩、大理岩、乳化玻璃、阿富汗玉……名字五花八门,手段却如出一辙:
毛孔用喷砂机打
皮色用化工染
结构用强酸“炖”
不夸张地说,这些“新科技”让肉眼鉴别直接归零。
每一次帮玉友做私下复检,我都会问一句:
“你真的敢用眼睛给你的30万做判断吗?”
暗访直播间:“灯下黑”的赌料秀上周,我伪装成小白蹲进某平台号称“一手矿主”的直播间。
主播拿出一块带皮籽料,高光灯一打,毛孔个个开门。
弹幕全是“大漏”“秒拍”,价格从20个一路叫到38。
我当下就私信后台:“提供国检证书吗?”
主播直接把我踢出来。
第二天,这块料子出现在另一个直播间,主播换了,料子没变,价格已经飙到80W。
这哪里是卖玉?这是披着玉石外衣的网络赌场。
那些造假人不愿意公开的4个马脚我把这20年踩过的坑,掰开揉碎讲给玉友听,只要记住四点,就能少交一半学费:
1. 毛孔太“乖”真籽料毛孔深浅不一、杂乱但有韵律,像风吹过的沙地。
假货机器喷砂,孔洞大小、方向完全一致,“乖”得让人心慌。
2. 皮色像刷漆真皮色是亿万年铁离子渗透,边缘是晕开的晚霞。
染色边缘却是一刀切的“海带边”,打灯一看,裂隙里全是粉状堆积。
3. 结构“闷”羊脂之所以油糯,是因为透闪石纤维交织成一张“网”。
玻璃仿的玉器内部没有纹理,对着光看,像死水,毫无生气。
4. 证书开“天窗”国家规定和田玉证书只出“和田玉”,不标注产地。
如果证书上写着“新疆和田玉籽料”,那八成是证不对货。
我的30W保命自检法(无偿公开)真到了掏腰包那一刻,再忙也请做好这四步:
第一步:三重光源
自然光+强光手电+紫外灯。假皮在紫外灯下呈片状荧光。
第二步:摸温差
真玉贴脸冰凉,玻璃手感始终温吞;用手捂10秒后,再贴近脸,如果还是刺骨冰凉,多半为真。
第三步:听声音
两颗籽轻轻碰撞,真玉声清脆悠长,似风铃;玻璃声闷闷的。
第四步:送复检
必须是带CMA的国家实验室,现场盖章,当场出结果,彻底买安心。
写给每一位想捡漏却怕被割的玉友我常说,和田玉不是冷冰冰的石头,它是时光的压痕、山川的呼吸。
我们这代人赶上信息爆炸,也赶上假货汹涌。
真正的好玉,从不会廉价俯就;真正的玩家,也从不需要靠捷径证明自己。
当你眼馋直播间“大漏”时,默念一句话:“便宜没好玉,好玉不便宜。”
这不是老掉牙的劝世文,而是过去2000个受骗案例写在血书上的教训。
愿所有真心爱玉的玉友,再不用泪水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