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以诗入画 | 艺林堂粉墨彩系列

在艺林堂看来,这世上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在一个雨天,翻开一阙诗词,然后,躲进一件陶瓷——譬如艺林堂「艺林藏珍粉墨彩系列」之

在艺林堂看来,这世上最浪漫的事,

莫过于在一个雨天,翻开一阙诗词,

然后,躲进一件陶瓷——

譬如艺林堂「艺林藏珍粉墨彩系列」之中。

诗是心中的画,画是眼中的诗。

艺林堂以诗入画,让词意落笔于瓷上,

不为复刻形貌,而为延续那一缕未尽的意境。

于是,陶瓷不再只是器皿,

而是可执于手、可观于眼、可栖于心的山水与诗境。

你掬起一捧水,月亮便落在掌心;

你独上高楼望断天涯,却等不来雁字回时。

诗中的怅惘与清寂,

我们把它画进「粉墨彩风满楼盖碗」的苍茫云山之间;

也将那份“闭门即深山”的清净,

绘入「粉墨彩晴窗读书圆融杯」的初霁小院;

更将“闲事茗茶、静候友人”的温情,

藏入「粉墨彩事茗图圆融杯」的松吟流水之中。

原矿老料的粉彩“生料”发色柔和细腻,

如墨色晕染纸上。

我们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用笔方法,

以浓淡变化突出层次,

通景式构图,以散点透视为主,融三远为一体,

使整个画面有整体性,又有主次之分,

细细观赏,有如折子戏一波三折的韵味。

线条疏朗,层次感清晰,

化用书法中的“计白当黑”,

以留白作云雾、溪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以形韵合一的美学观诠释山水之美。

山石用笔遒劲,或小斧劈皴或大斧劈皴,

更有南宋院体的画风;

树木用笔简要多姿,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

呈横斜曲折之态;

山岚江烟墨气厚重,层层皴染,意境深邃清远,

亭台楼阁采用界画手法,线条硬劲而笔意幽淡。

二者形成对比又和谐统一。

风雨欲来,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

静静凝望远山淡影,时间仿佛凝固,

又仿佛永不止息,恰如此刻涌流的风。

站在这样的幽寂里,

你的身体容纳着天地之间、气象万千。

〈艺林藏珍粉墨彩风满楼盖碗〉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流水绕户,松柏群吟,

烟霞欲栖,林壑将瞑,

友人即将来访,备下茶水、满帘风景和一身闲情,

待到共坐,把青山看老、将天光坐沉。

〈艺林藏珍粉墨彩事茗图圆融杯〉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初霁,墙内生机盎然,墙外水天一色,

绿阴清昼里,诗人静坐晴窗下,

有几分寂寞,有几分清闲,

幸好还有书为伴,天地辽阔,

闲得一刻,便得一刻之乐。

〈艺林藏珍粉墨彩晴窗读书圆融杯〉

陶瓷之上作画,比纸绢更难,笔触受限,

却也正因如此,意蕴更生。

画卷有尽,而器物随掌心流转,

画面无尽,诗意不绝。

这些年来,艺林堂绘过许多山水,

在粉彩、墨彩、珐琅彩之间,

在繁复工笔之外,

我们始终怀着最朴素的愿望:

愿你能走进这片陶瓷中的云山,

走进那雾中亭台,那曲径山路,

走近那江边独钓的渔人。

或许我们无法如古人一般,

纵情山水、放浪形骸,

却仍可拥有一片精神的栖居——

只要,一盏茶的时间,

与一件「艺林藏珍粉墨彩系列」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