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年冬,临安城的寒风卷着雪粒子拍打在政事堂的窗纸上。秦桧捧着刚拟定的《绍兴和议》文本,脚步轻快地走进寝殿,宋高宗赵构盯着 “臣构言” 三个字愣了半晌,指尖划过 “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之半予金” 的条款,最终在末尾盖下了玉玺。没人料到,这张薄薄的和议书,会让秦桧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反复唾骂。
1. 签和议前:岳飞快打到开封,高宗为啥要刹车?要弄清秦桧挨骂的根由,得先看当时的局势有多 “吊诡”。1140 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破金军主力,先锋部队已经抵达朱仙镇,距离北宋旧都开封只有四十里地,金兀术甚至打算放弃中原北逃,这是南宋立国以来最接近收复河山的时刻。
可宋高宗却在此时连下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宋史・岳飞传》里记载,岳飞接到金牌时 “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为啥放着胜仗不打要议和?这里藏着高宗的私心。
一来,他怕岳飞真的迎回宋徽宗、宋钦宗,自己的皇位就坐不稳了。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提到,高宗曾私下对秦桧说:“金人若能归朕之母,朕亦何惜一屈?” 在他眼里,母亲韦太后的安危和自己的皇位,比中原故土重要得多。二来,南宋初年军费开支巨大,《宋史・食货志》记载,当时每年军费占朝廷收入的七成以上,长期战争已经让国库见底。
秦桧正是摸准了高宗的心思,才敢力推议和。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秦桧是金朝安插的奸细,主动促成和议;另一种则认为他是迎合高宗意愿,通过议和巩固自己的相位。但不管哪种,他都成了议和的 “操盘手”。
2. 和议里的三条 “骂名条款”,条条戳痛民族心《绍兴和议》的内容,简直是把南宋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这也是后人骂秦桧的核心原因。咱们一条条看:
第一条是 “称臣纳贡”。和议规定南宋要向金称臣,每年给金国缴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相当于当时南宋年收入的十分之一。更屈辱的是,宋高宗要亲笔写 “臣构言” 的国书,这种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让士大夫阶层根本无法接受。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里写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满是对这种屈辱和议的愤懑。
第二条是 “割让土地”。南宋要把淮河以北的唐、邓二州,以及陕西的商、秦二州一半土地割给金国。要知道,这些地方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军事屏障,割出去之后,南宋的北方防线直接暴露在金军面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记载,消息传到边境,当地百姓 “扶老携幼南逃,哭声震野”,很多人宁愿战死也不愿归金。
第三条更狠,“诛杀岳飞”。金兀术在和谈时明确提出 “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为了促成和议,立刻罗织罪名陷害岳飞。1142 年 1 月,岳飞以 “莫须有” 的罪名被杀害在风波亭,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也一同遇害。《宋史・秦桧传》里明确记载 “桧力主和议,沮止恢复,必杀飞而后可和”,这直接把秦桧和岳飞之死绑在了一起。
3. 秦桧的 “临门一脚”:杀岳飞堵死翻盘路如果说和议是秦桧挨骂的基础,那他主动构陷岳飞的操作,就是把自己钉死在耻辱柱上的 “最后一颗钉子”。
为了杀岳飞,秦桧可谓煞费苦心。他先让御史中丞何铸弹劾岳飞,罗织了 “拥兵自重”“指斥乘舆” 等罪名,但何铸查来查去没找到证据,还劝秦桧 “岳飞乃忠臣”。秦桧见状立刻换了万俟卨上,万俟卨捏造了岳飞在淮西之战中 “逗留不进” 的假证据,硬生生给岳飞定了罪。
这里有个细节很关键,岳飞入狱后,韩世忠曾质问秦桧:“岳飞何罪?” 秦桧只说了一句 “莫须有”。“莫须有” 就是 “或许有” 的意思,用这种模棱两可的罪名杀功臣,连朝堂同僚都看不下去。南宋文人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里记载,当时民间就流传着 “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安,须杀秦桧奸” 的民谣。
更让人不齿的是,秦桧还在和议后打压主战派。他把韩世忠罢官,把张浚流放,凡是反对和议的大臣,要么被罢职,要么被流放。《宋史》里说他 “挟虏势以要君,劫主以盗权”,通过议和既讨好金国,又掌控南宋朝政,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让他彻底成了公敌。
4. 千年骂名怎么来?从史书笔伐到跪像罚跪秦桧的骂名,可不是一两代人喊出来的,而是跨越千年的集体声讨。
南宋当时就没人待见他。1155 年秦桧病死,宋高宗追封他为 “申王”,赐谥号 “忠献”,但没过多久,宋孝宗即位后就为岳飞平反,还把秦桧的谥号改成了 “缪丑”,意思是 “荒谬丑恶”。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里直接骂他 “秦桧之罪,上通于天”,可见当时士大夫对他的痛恨。
到了明清,秦桧的 “惩罚” 更具体了。明宪宗成化年间,杭州西湖岳飞墓前出现了秦桧、王氏(秦桧妻子)、万俟卨、张俊的跪像,这是老百姓用这种方式表达愤怒。后来这些跪像被人砸了又铸,铸了又砸,光清朝就重铸了六次。有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有个姓秦的官员去岳飞墓,看到跪像后羞愧地说:“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连他的后人都觉得抬不起头。
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更是把他钉死在耻辱柱上。清代钱彩写的《说岳全传》里,把秦桧写成了金国派来的奸细,还加了 “东窗事发” 的典故 —— 说秦桧和妻子在东窗下密谋杀岳飞,后来秦桧死后,王氏请道士招魂,道士看到秦桧在阴间受刑,回来告诉王氏 “东窗事发矣”。这个故事流传极广,让秦桧的奸臣形象深入人心。
就连考古发现都在 “补刀”。2006 年,南京出土了一座宋代墓葬,里面有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墓主人是秦桧的后人秦熺的下属,碑文中提到秦熺 “常以先祖之过为耻”,连自己人都承认秦桧的罪过。
骂了千年,我们到底在骂什么?现在有人说 “秦桧是替高宗背锅”,这话有一定道理,毕竟没有高宗的默许,秦桧杀不了岳飞,也签不了和议。但后人为啥主要骂秦桧?因为他代表了一种最让人不齿的行为:为了个人权力,牺牲国家尊严和民族英雄,这种 “卖主求荣” 的做法,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容忍的。
就像现在职场里,有人为了升职,踩着同事上位,甚至出卖公司利益,这种人不管过多久都会被人骂。秦桧的骂名,本质上是中国人对 “忠义” 的坚守 —— 我们可以理解时代的无奈,但绝不能原谅为了私利背叛国家和英雄的行为。
岳飞墓前的跪像还在,每年有无数人去参观,有人会往跪像上吐口水,有人会骂上几句。这不是狭隘的仇恨,而是对 “忠义” 的敬畏,对 “奸邪” 的警惕。
你觉得秦桧的骂名冤吗?如果宋高宗当年支持岳飞继续北伐,南宋会不会真的收复中原?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关注我下期讲岳飞死后二十年,南宋与金国的真实对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