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正式启动狂暴模式!11月18日,小米集团(HK01810)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其中,三季度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增80.9%,创历史新高。

在短期强劲业绩的背后,老冀看到的则是小米长期的稳健经营,而这同样也体现在这份业绩喜人的业绩公告、以及小米今年的各项举动之中。

在老冀看来,小米如今所处的生态位,与ChatGPT刚刚发布时的科技巨头英伟达(Nvidia)有颇多相似之处。
找到新增长曲线如果我们研究一下英伟达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也是一个不断寻找新增长曲线的过程。
公司创立以后多年,英伟达的主要产品是GPU,主要用在PC特别是游戏PC市场,经过多年的经营,英伟达的GPU和显卡,在该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2017年之后,随着全球区块链特别是比特币市场的繁荣,英伟达发现GPU很适合用来“挖矿”,于是推出了专门为这个市场定制的GTX 1060 3GB 以及 P106、P104 专业矿卡,由此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
而在更早的2016年8月,英伟达就向刚刚成立不久的OpenAI捐赠了第一台AI超级计算机——DGX-1,进入AI计算市场。直到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之后,已经在AI计算市场布局已久的英伟达又在这个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小米同样也是一家特别擅长找到新增长曲线的公司。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小米的三季度业绩公告,就会吃惊地发现:小米已经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手机公司了。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60亿元,占到当季营收的40.6%,连“半壁江山”都不到了。
小米剩下的营收则主要来自于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4.4%)、互联网服务(8.3%)、智能电动汽车与AI等创新业务(25%),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97.9%。
也就是说,在智能手机业务连续21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并充当“定盘星”的情况下,小米又成功拓展了三大爆品新业务,而且均实现了高速增长。这也意味着即使智能手机高增长不再,小米同样还能高歌猛进。
而且,小米不仅仅从产品维度找到了新增长曲线,还通过加速全球化,从区域维度助力新增长曲线的形成。
先说智能手机业务。小米已经在57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68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五。全球重要区域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市占率稳步提升:拉美和中东排名稳居第二,市占率分别为17.9%和16.9%;在欧洲、东南亚和非洲地区排名第三,市占率分别同比提升0.5、1.2和0.9个百分点,达到20.9%、16.7%和12.6%。
再说互联网服务业务,三季度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19.1%,境外互联网收入在整体互联网收入中占比达34.9%,创历史新高。
至于小米汽车的出海时间,已经定在了2027年,而且首选最成熟的欧洲市场。由于此前包括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在欧洲建立了不错的口碑,也给当地消费者建立了很深的印象。2027年,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小米汽车,同样有机会在欧洲市场闯出一片天地。
小米还在海外积极布局新零售。在小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发布媒体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截止到三季度,海外符合小米新零售标准的门店已经达到了300多家,预计年底会达到500家。而从长远来看,小米计划在海外开10000家小米之家,这无疑是相当惊人的一个数字。“我感觉我们在海外还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品类还有5-10倍空间。”


由此可见,虽然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的营收就已经达到了3403.7亿元的惊人规模,却并不意味着未来小米的增速就会放缓。卢伟冰表示,“我们希望到2030年小米成为世界前100强。”老冀特意查了一下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100名的营收(998.3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的小米仍将继续拔腿狂奔。
高端化初见成效在三季度业绩公告中,小米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经调整净利润”这个关键财务指标。
今年前三个季度,这个指标可谓“量大料足”:113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其80.9%的增速也远远超过了营收的增速(22.3%)。
为什么利润比收入的增长要快得多?关键在于小米从2022年2月开始实施的全面高端化战略。
我们再拿英伟达做个类比。这家公司之所以始终保持极高的利润和利润率,就是因为始终坚持走高端路线:无论是做显卡、挖矿机还是AI计算,英伟达从来就不屑于打价格战,永远都占据着高端市场。如今进入汽车智驾市场的英伟达,其芯片仍然是各家汽车厂商的旗舰车型标配。
从三季度业绩公告来看,小米的高端化已经初见成效。
先看智能手机。之前在智能手机市场,小米手机以高性价比著称。如今,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取得决定性的突破。今年三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4000-6000元高端价位段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8.9%,同比提升了5.6个百分点。
尤其是今年9月发布的高端旗舰小米17系列,表现尤为突出。开售仅仅5天,小米17系列的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台,并在11月突破200万台。今年双十一期间,小米17 Pro Max包揽天猫、京东、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国产手机6000元以上价位段的销量、销售额双料冠军,也是唯一一款能够对抗iPhone的国产手机。

再看智能电动汽车。小米先后发售的SU7和YU7两款车型,均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根据易车网的数据,截止到今年10月,小米SU7荣登2025年中国市场中大型轿车的销量冠军,小米YU7则连续3个月在中大型SUV市场登顶,10月更是荣登国内市场全品类SUV的销量冠军。今年三季度,小米汽车的ASP(平均销售单价)已经达到了29万元的水平,与BBA(宝马、奔驰、奥迪)处于同一档。

最后看智能家电领域,小米9月发布的米家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560L、米家三区洗衣机Pro两款高端产品,均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10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竣工投产,打通了“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产业闭环,全面支撑小米高端家电的制造和交付。

小米的高端化战略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小米持续的产品创新产生了足够的差异化。
以9月发布的小米17 Pro Max为例,其创新的背屏设计,让用户的交互获得了极大便利,获得了广泛认可。前一段时间卢伟冰去欧洲小米之家调研,虽然这款产品还没有在欧洲上市,却已经被很多欧洲消费者上门点单,并称之为“iPhone Killer”(苹果杀手)。

此外,小米17 Pro/Pro Max屏幕采用的超级像素排列,让屏幕的发光度和显示分辨率更高,能够实现2K级的显示效果,功耗却比1.5K屏幕更低。其主摄像头还采用了LOFIC(横向溢出积分电容)技术,能够带来非常好的HDR高动态。
卢伟冰透露,小米手机下一步的重点,是进攻超过6000元价位段的的超高端手机,与苹果正面对撼。
抓住AI大机会在高端化取得决定性突破的背后,是小米对底层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
小米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该季度小米的研发支出为9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2%。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的研发开发则达到了235亿元。小米预计,全年的研发开发将超过300亿元,未来五年累计投入将超过2000亿元。截止到今年9月底,小米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创下新高,达到了24871人。

如今的小米,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家手机公司、互联网公司、汽车公司,而是在向着硬核科技公司大步迈进。

我们知道,英伟达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值钱的上市公司,关键在于通过持续领先的研发和产品,抓住了AI时代技术普及的第一波浪潮——大模型训练的机会,通过给AI淘金者卖铲子,赚得盘满钵满。
老冀认为,AI时代下一波浪潮的大机会属于小米,这是因为AI正在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而小米拥有非常好的生态位。
如今,小米已经拥有了海量的IoT连接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智慧平板、智能电动汽车、AI眼镜等。2022-2024年连续三年,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均稳定在1.5亿部左右。截至今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突破10亿台,达到10.36亿台,创历史新高;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用户数达到2160万。由此,在人车家硬件和创新领域,小米拥有全球最好的入口。

在AI的关键平台技术——基座大模型上,小米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今年以来,小米接连出手,在4月发布了Xiaomi-MiMo-7B语言大模型,5月发布了Xiaomi-Mimo-VL多模态大模型,9月发布了Xiaomi-MiMo-Audio语音大模型,已经集齐各类基座大模型。
而且,小米已经在尝试将基座大模型与旗下海量的IoT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今年11月,依托于Xiaomi MiMo-VL-Miloco-7B 端侧视觉语言大模型,小米发布了智能家居未来探索方案Xiaomi Miloco,在行业率先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重构家庭智能生活交互。

小米在AI时代的深厚布局和光明前景,已经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的加入。11月12日,前DeepSeek研究员罗福莉正式宣布加入小米,担任Xiaomi MiMo研发负责人。她在朋友圈写道:“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我正在Xiaomi MiMo,和一群富有创造力、才华横溢且真诚热爱的研究员,致力于构建这样的未来,全力奔赴我们心目中的AGI。”
总结一下,无论是从小米营收的高增长,还是高端化的成功,抑或在AI领域的广泛布局,都在向全世界宣告:小米的未来,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