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宠物行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十分被人看好。自2024年3月18日卸任盒马鲜生CEO后,侯毅转而把目光放在了宠物生鲜食品上,进军宠物领域,创办了派特鲜生,并曾说今年要在上海开100家门店。但最近,派特鲜生却被爆出大规模闭店潮。从高调进场到悄然离场,刚开就停业,侯毅能完成100店目标吗?
派特生鲜的野心
根据NBC解读国际投资机构高盛(Goldman Sachs)的报告显示,今年中国的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高盛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宠物数量将超过7000万只,而四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将减少到4000万以下,宠物数量接近婴幼儿数量的两倍。
换言之,年轻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而是更多地养起了“毛孩子”。不光爱养宠物,年轻人对于宠物的情绪价值和生活品质也非常关注。
宠物市场也越发活跃,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宠物消费市场规模每年稳步上升,2024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较2023增长7.5%。预计2027年,消费市场将突破4000亿元。

2024年3月18日,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内部邮件称,即日起,侯毅卸任盒马CEO,由盒马CFO严筱磊接任。
而在卸任盒马鲜生CEO后,侯毅看到了中国宠物市场的可能性,创办了“宠物盒马”派特鲜生。
2月22日,派特鲜生的首家门店在上海长宁区海粟文化广场正式开业,拉开了这一全新品牌的序幕。

3月底至4月初,派特鲜生在上海连开十家门店,全面覆盖了上海核心区域。
据侯毅透露,派特生鲜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深耕上海市场,开出100家自营连锁门店,将力争使派特鲜生在2025年成为上海宠物食品第一品牌,可见其野心。
从高歌猛进到迅速退场
派特鲜生主要售卖宠物现制鲜食、冷藏鲜食和创新糕点,还提供超300款量贩零食和一线宠物品牌商品,并辐射3公里范围内的即时零售消费需求。
品类丰富,宣传到位,不仅“好吃”还“好逛”,这吸引了很多养宠人的目光。
而派特鲜生刚开始也确实没有辜负侯毅的期盼,人们对此形式的店铺倍感新鲜,首店开业便排起三小时长队。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去派特鲜生打卡,使其几乎成为养宠人必打卡地之一,生意也愈发红火,甚至被媒体称为“鲜食革命”。

回顾派特先生这半年多的历史,从创立到爆火,它的扩张速度令人惊叹。而侯毅对市场的预判与其大胆的投资,也一度为人们所称赞,派特鲜生成为了行业的焦点。
然而,根据近期爆出的消息,派特鲜生关闭的门店越来越多,发展前景也渐渐模糊。
有网友发现,打开大众点评,这个曾经被称作养宠人必打卡的地方,有些门店悄悄挂出了“暂停营业”或“歇业关闭”的牌子。
若仅是暂停营业,或许还可称之为经营策略,或者是店铺本身出现了问题。但有些店铺则是直接彻底关店停业了,这显然不能再用“策略”解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一个月间,派特鲜生原有的近20家门店关闭7家,闭店率超过36%。


大家不禁发问,派特鲜生此番闭店,到底意在何处?是“战略转型”“门店优化”,还是打算彻底退出市场?
曾经风光无限的派特鲜生,到底又是为何连连闭店,沦落至今?
曾经被看好的“蓝海”,为何“沉船”?
1:无法适应“网购”时代
派特生鲜前期之所以能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是因为它抓住了宠物主人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养宠人希望宠物能够吃到更好的鲜食,而非局限于干粮。
然而,派特鲜生的落寞,和鲜食模式也脱不开干系。作为鲜食产品,其“新鲜”“不易携带”的特质导致了购买方式的传统。派特鲜生以线下门店为主,这使得其发展在网购时代受到了限制。
若是要长久喂养鲜食,需要宠物的主人像在超市买菜一样,每天购买鲜食。这对大多数养宠人来说,还是过于麻烦,并不方便。算下来,花费的时间不仅比吃干粮多,甚至都要超过自己在家中直接做“狗饭”。
何况派特生鲜瞄准的是上海这样快节奏的大城市,许多养宠人并不愿意每天都去线下门店购买鲜食。
2:缺乏行业标准
其次,宠物食品,尤其是鲜食领域,目前缺乏行业标准。这导致派特鲜生其实从开业起,就一直争端不断。
一方面,在宠物营养到底应该如何搭配上,大家众说纷纭。而派特先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指导,搭配频频被网友和专家指出问题。毕竟不同于人类食物,对宠物鲜食来说,“好吃”远不如“营养健康”重要。
另一方面,在食品安全方面,派特鲜生也存在问题。有博主曾指出,能开封的柯基蛋糕,在派特鲜生的店里,保质期写的竟然是12个月,这明显违反了大众常识。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保质期不规范,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消费者不可能再继续买单。
除此之外,长期吃干粮的宠物,突然喂鲜食,会导致肠胃不耐受,从而出现闹肚子等问题。但是许多养宠人并不知道,于是“吃派特鲜生食品吃坏肚子”的新闻越来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派特鲜生的口碑。

简而言之,行业标准不清晰,食品质量存疑,本是爱宠物的行为,却可能成为宠物的催命符,还有谁会愿意去派特鲜生购买鲜食?
3:过于超前的模式
宠物鲜食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消费人群较为有限。
其实,即使是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外,宠物鲜食市场也是小众且昂贵的,只有大城市才能买到,又或者仅开放昂贵的定制配送服务,基本上只服务于富人或有特殊需求的宠物主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派特生鲜的过快扩张,还是“平价”策略,都显得有些超前。
对于大多数宠物主人来说,喜爱宠物是肯定的,也愿意支出一定的花销,花费一定的时间,为宠物购买更加健康美味的食品。
但是宠物鲜食对目前的养宠人来说,更类似于人类的饭店。人不可能每一顿都“下馆子”,宠物也不可能天天吃鲜食。多数人还是愿意以干粮喂养为主,相比之下,人们对鲜食的态度更偏向于偶尔尝鲜。
所以,没有顾客基础,复购率又普遍偏低,派特鲜生能爆火一时,却很难长久如此。
投身“蓝海”需谨慎
派特鲜生的落寞,给广大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企业的扩张不能脱离市场本身的需求,也不能脱离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精准的眼光与敢想敢做的胆量固然重要,但也要进行理性规划,面对市场的波动,要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挑战,适时做出变革。
很多时候,有些领域看似是行业蓝海,但是开拓起来却困难重重。
所以大家在发现“蓝海”后,内心喜悦的同时,也要充分预估其可行性,给自己“泼一盆冷水”,千万不要急功近利。
毕竟,“蓝海”之所以成为“蓝海”总是有原因的,如果那么容易成功,这一领域早就该人满为患。
以宠物鲜食为例,这一领域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首先,宠物并不像人,如果食品有问题或者不舒服。它们不会说话,也不会不吃,所以主人稍不留意,宠物就容易进医院。其次,每只宠物的情况不同,有些宠物,甚至是整个品种,就是“玻璃胃”,一碰就碎。
如此复杂的情况,想要做出具有普适性的鲜食,自然困难重重。
接下来派特鲜生将何去何从?还能否完成100店的目标?

其实侯毅的大策略是没有问题的。
宠物市场在扩大,主人愿意为宠物花钱,这些都没错。市面上的一些狗粮,例如巅峰狗粮,其鹿肉狗粮一斤价格高达326元,但仍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买单,在淘宝上有“1w+”付款。

相比之下,十几元的鲜食,好像就是“小钱”了,可是为什么还这么难卖呢?
这是由于,比起“好吃”“新鲜”,宠物主人更在意的是“稳定”,别把宠物“吃进医院”才是最重要的。如此看来,比起鲜食,自然是干粮更符合大家的需求。
何况派特鲜生的产品质量与营养搭配,比起这些老牌高端干粮,还是有差距。
如果派特鲜生能够在现有的困境中进行战略调整,优化其运营体系,建立更为明确的行业规范,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与营养问题,或许能够恢复增长并最终实现预定的100店目标,但这显然并不容易。
结语
面对重重挑战,派特鲜生的百店目标能否实现,仍是未知数。对它来说,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正视问题,稳扎稳打,不可急于求成。市场需要慢慢形成,消费者的信任也需时间培养。若能沉下心来,把模式做实,把体验做好,或许还有转机。否则,再宏伟的目标,也难敌现实的考验。
内容来源于 洞见商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