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外交官为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以20世纪80、90年代为背景。自一九八八年汉城奥运后,韩国就开始在非洲寻找外交上的合作,争取成为联合国的成员。

1988年汉城奥运会无疑为韩国开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对话发挥了重大作用。而非洲则是韩国的首要目标。
韩国驻摩加迪沙的一队外交人员,花了三年之久,向摩加迪沙当局进行游说,希望能在联合国获得他们的选票支持。不过,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北韩,韩国的敌对国家,也派出了一批外交人员,前往摩加迪沙,试图阻止地方当局对韩国的支持。

对于这一点,韩国与北韩两个外交官代表团使用某些“特工谍战”手段是不可避免的。
而索马里当局内部也是风雨飘摇,现任领袖巴里的军队与反对派军队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街上到处都是警察、反对派军队,甚至是民众持枪厮杀的场面。
各国使节团在这里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北韩国外交部设在摩加迪沙的据点遭到反对派袭击,却没有得到任何援助。为求自保,他们被迫在摩加迪沙求助韩国外交团。

两个敌对国家的队伍团结一致,终于逃过了一劫,安全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影片根据韩国实际发生的对外事务改编,以突破国界为中心,展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前面的剧情,就像是一部“谍战大片”,让人心潮澎湃,而后面的剧情像是一场激烈的枪战。
这件事自然也反映了当时索马里社会的阴暗面。韩国的外交官们用了很多办法来争取索马里的帮助,比如在索马里一所学校为韩国-索马里年轻人举办一次技术培训活动。

这里的居民居住条件很差,供电困难,居民们缺乏粮食,但武器很多。海关人员有权扣留旅客贵重的珠宝,还能随意收取小费。韩国的外交人员试图说服索马里的外交官员,想获得他们的选票,却被告知他们必须给对方的孩子五万美元的奖学金。
索马里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经常明目张胆地使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取利益。
武装反叛分子的活动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反叛分子“索马里联盟”公开发动了颠覆巴里政权的行动,并对索马里的体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如此凶险的局面,各国使节都很为难。若是他们站在了巴里的一边,那就是站在了反对派的对立面。而巴里的警方本是负责维持秩序的,但已经无法保有威信。索马里内部一片混乱。
指挥官逃走了,通讯中断了,银行系统崩溃,水电断绝,食物短缺,摩加迪沙的机场也被封锁了。
韩国的外交官代表团遭到了排挤。北韩国的外交官们,和他们的处境差不多,都要靠自己去寻找一条活路。两国的外交官代表团共计20名,其中包括孩子。

林大使曾说:“就像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一样,外交也是有格调的。”
在这种困境中,两个国家的使节们不得不抛开自己的偏见,一起努力寻求一线生机。他们找到了意大利领事馆,希望他们能提供帮助。不过由于北韩国和意大利还没有建交,韩国外交官表示,那边的使节团是为了向他们“投诚”,从而可以让两个使节团都得到保全。

正如韩大使在向索马里的意大利大使馆求援时所说的那样:“明明有全都能得救的办法,当然要全力以赴了。”那一段文字清楚地说明了影片的主题。
在前往意大利领事馆的路上,他们穿过了当局军队和反判武装之间的防线,还损失了一名小伙子。在意大利使馆的协助下,他们乘坐航班抵达了肯尼亚的蒙巴萨莫伊国际机场两个国家的有关人士也都纷纷派出代表接待。

可惜,下了飞机,两个团体就必须像是陌生人一样。那种同甘共苦的感激永远不能表现出来。
豆瓣给出了8.1的高分,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真实,以及其中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