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见穿红色外套的人就发怵。” 吉林通化的舞蹈老师王先生坐在空荡荡的工作室里,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角的划痕 —— 那是上周女学员李某闯进来时,指甲抠出来的印子。
监控里的画面比他说的更瘆人:9 月 24 号下午,他正低头算课时费,李某突然贴上来伸手摸他的手,嘴里念叨 “我知道你单身”。他猛得躲开,对方反而笑了:“你怕我啊?” 等他锁门下班,李某跟幽灵似的跟在后面,保持着三步远的距离,直到他拐进小区单元楼,还能看见那抹红色在路灯下晃悠。
更让他崩溃的是报警后的回复:“人家没打你没抢你,只能口头警告。” 可谁能想到,这已经是李某第三次缠上他 —— 几年前表白被拉黑后,她像人间蒸发,直到上个月突然出现在工作室门口,精准掐准他每天 18 点下班的时间蹲点。
扎心真相:男性被骚扰,为啥更难维权?
“要是我是女老师,男学员这么盯梢,早被抓了吧?” 王先生的吐槽戳中了要害。我特意问了当辅警的发小,他说这事儿真不是民警不作为,全卡在证据和偏见两个坎上。
发小给我讲了个真事儿:去年他们所接了个类似的警,男健身教练被女学员堵在停车场要微信,对方还拍了他的车贴发朋友圈说 “这是我们未来的婚车”。教练报警三次,每次女学员都哭着说 “只是喜欢他”。
这不是个别情况。有数据说,男性被骚扰后报警能立案的,比女性低了快四成。不少人心里都有个老观念:“大男人能吃啥亏?”可真摊上事儿才知道,这种软骚扰能把人逼疯 —— 王先生现在不敢走常走的通勤路,手机里存着 17 个陌生号码的拦截记录,连外卖都不敢写真实姓名。
实操干货:被人盯梢了?这几招比跑还管用
光懂法不够,真遇上李某这种死缠烂打型,得会点 反跟踪技巧。
1. 先确认是不是真被跟踪 —— 看 “镜像反应”
老刑警说,走路时突然换边,比如从马路右侧换到左侧,要是对方也跟着换,十有八九是被盯了。或者在便利店门口停下买瓶水,假装看手机,用玻璃反光瞅身后 —— 真跟踪的人会假装看商品,眼神却老往你这儿飘。
2. 甩尾巴别瞎跑,进商场最安全
通化的王先生上次被尾随,直接往小区跑,其实特危险!正确做法是往人多的商场钻,从正门进,侧门出,再换辆出租车。要是开车被跟,别回家,直接开去派出所,对方绝对不敢跟进去。
3. 手机里藏个救命键
现在手机都有紧急呼叫功能,苹果长按电源键,安卓连按 5 下电源键,就能自动给紧急联系人发位置 + 录音。
更吓人的案例:十年骚扰,比电影还惊悚
通化这案子还没到最糟的地步,新西兰那个叫 Zeni 的姑娘,才是真的活在地狱里。2016 年她拒绝老板男友 Greg 的表白后,噩梦开始了。
Greg 先是用 Facebook 小号发消息,被拉黑就建新号,跟打地鼠似的。2022 年突然变狠了,发消息说 “要把你家猫的头放你妈信箱里”,还跟 Zeni 的朋友说 “淹死她肯定很有趣”。最瘆人的是,他居然精准订了四份加肉的披萨送到 Zeni 家 —— 要知道,Zeni 是素食主义者,这明摆着是在说 我盯着你呢。
Zeni 报警、打官司,折腾了十年,Greg 还是没停手。这事儿让我后背发凉:骚扰这东西,就像温水煮青蛙,一开始只是发消息,等你反应过来,已经逃不掉了。
为啥男性受害者总被忽视?
通化的王先生说,他跟朋友吐槽被骚扰,有人居然笑他艳福不浅。这种偏见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政法大学的调研显示,近六成男性被骚扰后不敢说,怕被笑玻璃心。我想起前阵子刷到的视频,男主播被女粉丝堵在直播间门口强抱,评论区居然有人说 “换我我就从了”。可真轮到自己试试?每天下班有人跟在身后,手机被陌生消息轰炸,连在家都不敢开窗 —— 这种恐惧,不分男女。
吉林通化某舞蹈老师婉拒女学员表白后,持续遭遇尾随、蹲点等骚扰行为,即便报警也未能有效解决,个人生活与职业工作陷入严重困扰。这一事件暴露出男性遭遇骚扰时的维权困境,也折射出骚扰行为治理中的执法与司法难题。本文将从法律定性、救济途径、安全防护三个维度,为类似遭遇者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骚扰行为的法律定性与责任追究,根据202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女学员的行为已明确违反多项条款。其中第五十条第五项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等信息或者采取滋扰、纠缠、跟踪等方法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该条款特别指出,对于滋扰、纠缠、跟踪行为,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责令行为人一定期限内禁止接触被侵害人,违反者将面临更严厉处罚。
从法律实务角度看,此类案件的处理关键在于证据链的完整性。北京市某基层派出所民警透露,跟踪骚扰案件若仅单次报警,因情节未达"多次"标准,警方往往只能进行口头警告;需累计三次以上报警记录,并配合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佐证材料,才能达到治安处罚的立案条件。这也解释了为何当事人初期报警未能获得有效处理。
若骚扰行为升级至更严重程度,可能触及刑事犯罪。例如,若行为人携带凶器跟踪、以暴力威胁实施骚扰,可能构成《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若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舞蹈老师的行踪信息,则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时公安机关应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后说句实在话
王先生现在已经在工作室装了新门禁,上下班让表弟陪着,还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他说:“以前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才明白,越忍对方越得寸进尺。”
不管你是男是女,要是遇上有人跟你玩死缠烂打,记住这三点:第一,别嫌麻烦,每次骚扰都留证据;第二,赶紧找律师,人身安全保护令真能救命;第三,别在乎别人说啥,你的安全比面子重要一万倍。
最后问一句:你身边有人遇到过类似的事吗?都是怎么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