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顶流奥德彪,不爱红颜爱香蕉。二八自行车一跨,瞬间化身骑士冲云霄。
此生不识奥德彪,怎好意思谈香蕉。天若不生奥德彪,蕉道万古如长夜。“你尽管努力,其他的早已经命中注定”。这些在网络上热度居高不下的奥德彪语录,并非奥德彪本人所言,而是众多当代网友替他创作的。
这里的奥德彪并非特指某个人,而是贫穷的象征。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人出生便是罗马。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便是布隆迪,这个国家虽叫布隆迪,可国内连开布加迪的人都没有,能骑上摩托车的就算日子过得不错的了。在布隆迪,大多数人月收入甚至不到100元人民币。
无数个奥德彪辛苦拉香蕉,一天也就挣个两三块钱,然而当地一瓶矿泉水至少要两元,这意味着奥德彪拉一天香蕉的收入,也就够买一瓶矿泉水。
说起非洲,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肯尼亚的广袤草原、南非的璀璨钻石,还有埃及宏伟的金字塔。
但提到布隆迪,估计不少人得赶紧掏出手机搜索一下:这是在哪儿?确实,布隆迪在国际上的宣传少之又少。布隆迪地处非洲大陆中东部,是一个夹在卢旺达、坦桑尼亚和刚果金之间的内陆国家。它不仅没有出海口,而且境内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从地形条件来看,就不利于经济发展。
布隆迪面积仅2.78万平方公里,比我国海南省还小一些,但其人口却多达1300多万,主要由胡图族和图西族构成,人口密度在全球位居前十。这个国家曾是德国殖民地,直到20世纪中期才获得独立。
长期的殖民统治让布隆迪沦为原材料供应地和廉价劳动力输出地,市场经济基础遭受严重破坏,从而错失了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发展的大好机遇。独立后,国内局势不稳定,致使国家难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直至今日,布隆迪依旧以农业为主,全国约9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不过生产方式较为原始,多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咖啡、茶叶等主要出口产品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此外,布隆迪的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全国仅有约6%的道路是柏油路面,其余大多是泥泞土路,电力覆盖率不足10%,稳定的自来水供应仅覆盖5%的人口。
如此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对外贸易。如今,布隆迪已连续六十多年跻身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列,既没有非洲发展典范的光环,也没有殖民遗产带来的繁荣表象,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字:穷。和周边几个邻国相比,布隆迪堪称“贫穷王者”。数据显示,2024年布隆迪的人均GDP仅有约200美元 。
在当今社会,月收入超过500元就能算小资了。在布隆迪,许多人为了维持生计,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骑着自行车在泥泞道路上疯狂疾驰,只为挣那微薄的收入。
他们在运输途中不敢刹车,哪怕遇到弯道和下坡路,也只能埋头猛冲,因为他们要用这点微薄薪水撑起家庭的重担。更无奈的是,布隆迪允许一夫多妻制,很多人会娶三四个老婆,生育十多个孩子,全家老小都得靠奥德彪拉香蕉来养活。
所以,儿童营养不良在布隆迪是普遍现象。这些孩子从出生似乎就注定了命运,而且这种贫穷很难通过努力改变,就像奥德彪拼命工作,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困。
奥德彪之所以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打动无数年轻人,或许是因为他的故事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在奋斗中的共鸣点。
他明知贫穷难以改变,却依然拼尽全力的劲头,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很多人在生活中的模样。他拖着500斤香蕉在山路上不敢刹车,是为了让家人不饿肚子;而年轻人在早高峰挤地铁不敢迟到,是为了维持生活。
两者看似相隔甚远,但本质上都是为了生存竭尽全力的普通人。我们虽不是奥德彪,却又在某种程度上人人都似奥德彪。我们心疼奥德彪,其实也是在心疼那个为了生活努力拼搏、不敢停歇的自己。
所以奥德彪不只是一个非洲运蕉人,更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安放情绪、相互慰藉的符号。正如奥德彪语录所说:“拉香蕉虽然辛苦,但我不能流露出软弱,因为骑车时擦眼泪太危险。”
实际上,相较于奥德彪,我们如今的生活已然是稳稳的幸福。不用像他那样驮着500斤香蕉在山路上狂奔,更不用面临饿肚子的生存危机。
我们有平坦的道路,有便捷的地铁高铁,有稳定的水电供应,不用在黑暗中度过漫长夜晚。哪怕我们也会为房贷发愁,为工作奔波,但至少不用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也有改善生活的可能性。
这种无需拼命只为活着的日常,其实是奥德彪们遥不可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