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当即赐死长子刘封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麾下将领斩杀的消息传到成都时,刘备正在为汉中之战的胜利沾沾自喜。可这封急报一到,他当场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麾下将领斩杀的消息传到成都时,刘备正在为汉中之战的胜利沾沾自喜。可这封急报一到,他当场就红了眼 —— 丢了荆州不说,连拜把子兄弟都没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刘备没第一时间找孙权报仇,反倒先拿自己的义子刘封开刀,最后干脆直接赐死。要说这背后的推手,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他只冷冷说了 11 个字,就断了刘封的生路。这 11 个字到底有多大魔力?刘封又到底冤不冤?

先说说刘封这倒霉蛋,他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早年刘备在荆州投奔刘表时,因为还没亲生儿子,就把他收为义子。刘封也确实争气,年纪轻轻就力大无穷,跟着刘备打益州、攻汉中,立下不少战功,妥妥的一员猛将。可问题就出在关羽败走麦城那阵子,当时关羽被困,曾多次派人向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结果这俩人硬是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关羽被杀。

有人说刘封这是见死不救,纯属活该,可换个角度想想,他当时也有自己的难处。上庸刚被攻占没多久,人心还没稳住,兵力也不算雄厚,要是贸然出兵救关羽,曹魏那边趁机来打,上庸肯定保不住。到时候丢了城池,他照样要被问责,救得了关羽还好,救不了就是两头不讨好。而且关羽这人眼高于顶,平时就没把刘封这 “义子” 放在眼里,说话夹枪带棒的,俩人关系本就不咋地,刘封心里说不定还憋着气呢。加上孟达在一旁撺掇,说 “救了没功劳,丢城必追责”,换谁是刘封,估计都得犹豫。

可刘封千算万算,没算到孟达会临阵倒戈。关羽死后,孟达怕刘备追责,干脆带着部众投降了曹魏,还转头帮着曹魏打上庸。刘封寡不敌众,只能狼狈逃回成都。这下好了,救兵没派,城池还丢了,刘备本来就因为关羽的死一肚子火,见刘封这副模样,当场就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下令把他关进大牢。

其实一开始,刘备也没真想杀刘封。毕竟是自己养了十几年的义子,感情还是有的,而且刘封确实能打,杀了他等于自断一臂。刘备心里的小九九,无非是想借刘封的事安抚一下蜀汉群臣 —— 关羽之死、荆州之失,总得有人来背锅吧?刘封刚好撞在枪口上,先罚他一顿,再关几天,等风头过了,说不定就放出来了。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诸葛亮站了出来。他找到刘备,只说了 11 个字:“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意思很简单:刘封这人性情刚烈,武功又高,等你百年之后,刘禅根本驾驭不了他。这话看似平淡,却精准戳中了刘备的软肋。

刘备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禅继承大业。可刘禅是什么样的人,他心里清楚 —— 资质平庸,性格懦弱,跟刚猛的刘封比起来,简直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刘封不仅是刘备的义子,还立过不少战功,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威望,要是刘备不在了,刘封要是想夺权,刘禅根本不是对手。到时候别说保住蜀汉江山了,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都难说。

而且诸葛亮这话,还有另一层深意。他作为蜀汉的丞相,刘备死后,辅佐刘禅是他的重任。可刘封要是在,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心甘情愿听一个 “外人” 指挥,到时候难免会发生内讧。为了蜀汉的稳定,也为了自己能顺利辅佐刘禅,刘封必须死。诸葛亮这一手,可谓是 “一语中的”,既帮刘备解决了后顾之忧,也为自己扫清了障碍。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话,沉默了很久。他不是不知道刘封冤,可在江山社稷面前,这点父子情分根本不值一提。为了让刘禅能安稳继位,为了蜀汉的未来,刘封必须成为牺牲品。于是,刘备咬了咬牙,下了一道赐死刘封的圣旨。

刘封接到圣旨的时候,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他到死都没想到,自己没死于战场,反倒死在了自己视若亲生父亲的人手里。他哭着感叹:“我后悔不听孟达的话啊!” 可后悔也晚了,最终只能饮恨自尽。

说到底,刘封的死,看似是因为没救关羽,实则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关羽之死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要他命的,是他 “义子” 的身份,是他的刚猛,是他对刘禅皇位的威胁。诸葛亮的 11 个字,不过是点破了刘备心中最隐秘的担忧,让他下定决心除掉这个隐患。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在权力面前,亲情、友情都显得那么脆弱。刘封空有一身武艺,却不懂政治的险恶,最终成了刀下亡魂。而刘备和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基业,也只能狠下心来,上演了这么一出 “大义灭亲” 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