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曹操善纳贤才筑霸业 张辽显威 假设改写三国史

咱们聊三国,总说曹操能成大事,可你知道他最厉害的本事不是打仗,是攒人才吗?别人要么只信自家人,要么嫌弃降将,曹操却跟大海

咱们聊三国,总说曹操能成大事,可你知道他最厉害的本事不是打仗,是攒人才吗?别人要么只信自家人,要么嫌弃降将,曹操却跟大海似的,啥样的人才都能装下元老级的乐进李典跟着他打天下,从袁绍那儿挖来的荀彧郭嘉帮他出谋划策,连走投无路来投奔的徐晃张郃,他都敢委以重任,甚至还有曾经的俘虏,最后成了他心腹。

就凭这份海纳百川的用人格局,曹操的阵营能成三国最强战队,一点都不意外。

不过你别以为曹操只是来者不拒,他心里门儿清哪些人能管大事,哪些人适合带兵,哪些人得防着点,他比谁都清楚。比如军权这事儿,他就特别谨慎,核心权力很少交给外人,大多让夏侯家曹家的亲信来管,像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这些自家人,都是他稳固权力的定心丸。

这也难怪,毕竟乱世之中,军权攥在自己人手里,他才睡得踏实。可要说曹军中最拔尖的大将,还真不是夏侯兄弟或曹家将领,而是一个姓张的张辽。当年曹操把北方的主力分成三路,西边让夏侯渊统领,对付刘备中间交给曹仁,守着核心地盘东边则让张辽当老大,盯着东吴。

这三路的结局差别可大了夏侯渊在西线跟刘备打,最后不仅输了,还丢了性命曹仁在中线虽然没输,也只是勉强稳住局面,没少费劲只有张辽,在东线打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合肥之战,他带着几千人就把孙权的十万大军打跑了,连孙权都差点成了他的俘虏,硬生生把曹军的战斗力提到了新高度。

你说要是曹操的三路防线,每一路都有个张辽这样的统帅,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西边有张辽,刘备未必能拿下汉中中间有张辽,荆州那边也翻不起大浪东边再留个张辽,东吴更不敢随便来犯。

说不定曹操自己再亲自盯着一路,三路大军一起发力,不管是刘备关羽,还是孙权,都得被压着打。

这么一来,三国统一的事儿,可能就轮不到后来的司马家了,曹操说不定就能亲自完成统一,那整个三国的历史,就得改写成另一番模样。其实曹操的用人之道,放到现在也值得琢磨既要像他那样有识才的眼睛,能看出谁是真本事又得有容才的胸怀,别因为人家出身不好或曾经是对手,就把人拒之门外更得有用才的智慧,知道把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当然,他的多疑咱们得避开,但那份对人才的重视,确实是他能从一个地方诸侯,一步步变成北方霸主的关键。

现在回头看三国,要是曹操手里能多几个张辽,或者他能再放宽点心,把更多权力交给有本事的非亲族将领,说不定真能改变历史走向。不过历史没有如果,但这份关于人才的思考,却能一直给咱们启发不管是做事还是带团队,找对人用对人,永远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