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学生荒,影响来了!

作者:余飞01 |高中生,预计2029年见顶少子化带来的生源荒,即将影响到高中。“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
作者:余飞01 | 高中生,预计2029年见顶

少子化带来的生源荒,即将影响到高中。

“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

这句话来自于教育部的官宣。

来源:教育部

这比我预料的时间,提前了。

之前我根据人口出生走势,预测的时间是2032年左右。

我们的新生儿人口见顶于2016年,2017年开始减少。

按照3岁开始上幼儿园、6岁开始上小学来计算,2020年便是幼儿园人数开始减少之年,2023年便是小学生人数开始减少之年。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幼儿园人数减少从2021年开始,小学生人数减少从2024年开始,往后推迟了一年,大体不差。

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出生人口在龙年迎来了逆转,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52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按照时间推算,少子化带来的影响,到2029年初中生见顶,2032年高中生见顶,2035年大学生见顶。

教育部预测的时间,比我按照人口出生数推测的时间,足足提前了3年。

造成这三年误差的原因,我实在想不通。不过,一切以官方的预测为准。

这意味着,按照官方预测,最快五年后,高中生人数就要见顶向下了。

2024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是2922.3万人,较上一年增加了118.7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02 | 目前,小学人数已经开始减少

新生儿人口下降带来的影响,早在2021年就影响到了幼儿园,目前进入了小学。

第一,幼儿园在园人数,过去两年减少了超千万。

从历史数据来看,幼儿园在园人数在2020年就已经见顶,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较之前减少了13.06万人,是多年来幼儿园在园人数首次减少。

2022年,在园人数加速减少,减少了177.66万人。2023年幼儿园在园人数减少了534.55万人,2024年减少了509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从数据可以看到,过往每年的增幅基本都是200万人左右,而如今减少幅度明显在加快,2023年和2024年幼儿园在园人数每年都减少了超500万人。

这与出生人口快速下滑,线性相关。

第二,小学生在校人数、招生人数全面下降。

过去几十年,虽然小学数量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减少,主要是农村小学生进入城镇学习,城市学校扩建,农村学校关闭带来的动态变化,但小学在校生数量一直增长。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这种转变,终于发生在了2024年。

去年小学在校生人数较2023年减少了251.6万人,小学招生人数减少了261.3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事实上,小学在校生人数2022年也出现过收缩,但那一年情况和现在不同。

当时处在疫情期间,有很多跨境学童流失叠加部分家长为了子女安全采取了延迟入学策略。

到2023年疫情结束后,2023年小学在校生、招生、毕业生全面实现增长。

2024年小学在校生、招生人数同时减少,则是新生儿人口带来的影响,已经从幼儿园延伸到了小学。

202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较上一年减少了251.6万人,招生人数较上一年减少了261.3万人。

目前,初中、高中、大学的在校生、招生人数仍在增加,但正如教育部所预测的,高峰期即将到来。

届时会次第影响。

03 | 幼儿园、小学教师数量开始减少

生源荒带来的影响,或者说少子化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对楼市的冲击,尤其是对高价学区房的冲击,过去四年我们已经不断看到泡沫破裂的现象。

除了对楼市产生直接影响外,教师队伍也是首当其冲者。

在少子化导致生源减少的当下,教师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方面,招聘人数大幅减少。

今年3月25日,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披露:

2025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人数计划2146名。

来源: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

这一数据,相比于去年下降了45.8%。相比于2020年的14158人,下降了84.8%。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

教师招聘人数下滑背后,是学生荒造成的教师队伍严重过剩。

我在江西省的官网查询了一下,江西省教师招聘人数2020年见顶,之后一路下滑,过去三年下滑速度在加快。

湖北鄂州今年发布公告:

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源下跌潮,在充分保障教学需求、确保编制配置达标基础上,鄂州科学设置教育编制限额,明确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不超过8850名,提前锁死总量,防止因生源阶段性变化引发编制无序增长。

锁死教师编制总量,封顶8850名。

意思很明确,就是往后不会再增加,而是要缩编。但这种“提前锁死总量”的表述非常罕见,足见其迫切性。

除了锁死编制内教师外,对编外人员也进行了控制。

鄂州市编委办指出:

2022年,全市有编外教师2367人,与编内教师人数比为1:3,存在群体数量大、进口不规范、薪酬待遇低、人员不稳定、支出保障难等问题。为逐步控制编外人员规模,在招聘编内教师时要求各区执行“进一退一”原则,即招聘1名编内教师必须减聘1名编外教师。截至目前,共减聘编外教师1074人,编外教师规模减少45.4%。

全国层面上,根据国家教育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对比来看,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人数达到了10.5万的顶峰,之后招聘人数逐年下降。

2021年,这一数字减少至8.433万人;2022年,全国招聘特岗教师6.7万人;2023年,全国仅招聘特岗教师5.23万人。2024年更是减少至3.7万名。

2025年继续减少至2.1万人。

另一方面,退出机制在完善。

2022年11月,宁波市教育局推出《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舆论关注。根据该办法,教师的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此外,意见稿还为上述渠道列举了多种情形。

2024年1月7日,北京丰台教育发展理事会通过《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天津西青区更是发布文件,提出:

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打破“一聘定终身”,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实施动态管理,构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该政策适用范围为(西青区)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在编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含双肩挑人员和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

中国新闻周刊对此发布的评论文章标题为“打破在编教师‘铁饭碗’”。

据中国教育在线披露: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10个省市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转岗、待岗、解聘等举措不再停留于纸面,成为高悬在教师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从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

幼儿园专任教师2022年见顶,连续减少了两年,2023年减少了17.05万人,2024年减少了24.18万人。

小学专任教师也从去年开始下跌,去年小学专任教师减少了6.62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教育部

初中、高中、大学专任教师仍在增长,但转向的节点,也快了。

04 |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本号不断强调过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因为人口问题不单单只是人口问题,它是一个社会的综合问题,它牵涉到经济、就业、生育、教育乃至产业结构与制度设计。

面对已经在幼儿园、小学出现,并且即将在初中、高中出现的学生荒现象,如何应对?

不久前官方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明确指示: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

其中第一句话,“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未来五年教育资源与制度变革的总纲。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未来五年的几个动作信号:

第一,未来几年,会合理优化城乡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尤其是未来几年学生人数仍会增加的高中。

比如深圳、广州、杭州、贵阳这些人口增量显著的城市,未来仍会加大基础教育的建设。

深圳过去十年已经在疯狂建学校。

2022年深圳教育支出965.3亿元,在各项支出中占比最大,占财政支出比重21.1%。一年教育支出965.3亿元,这个数字是很多省会城市一两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2023年,深圳教育支出1001.5亿元,较2022年又增加了5.3%,且是全国仅有的教育支出超千亿的三个城市之一。

2024年,深圳市财政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0.87亿元,教育支出1020.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20%。

在疯狂砸钱的背景下,深圳的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来看一组数据:

2024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987所,比2023年增加47所,增长1.6%。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2014年深圳各类学校总量2094所,十年时间,学校增量接近1000所,相当于每年增加100所学校。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市教育局

第二,学龄人口减少的地区,整合教育资源。

这几年人口不断减少的湖南省,早在2023年就开始这么做了。

当年11月末,湖南省发布了

《关于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的通知》,对未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增减规划,做出了最新布局和定调。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其中关于幼儿园的规划如下:

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严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合理布局普惠资源。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应办成公办园,农村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增幼儿园。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园,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对村幼儿园(点)实行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统筹运用服务区学位资源,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需要。幼儿园学位富余的地区,要切实合理地引导办园质量较差、幼儿人数较少的幼儿园合并、撤转。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开展托育服务。

这段话信号很明确。

1,人口不断流出、减少的农村地区,不再新增幼儿园。

2,加快公办幼儿园普及,推动民转公,这是当下大多数城市正在做的事情。

3,各城市各片区按照人口依据,人口流入片区,增加公办幼儿园,人口减少地区,幼儿园要合并、裁撤。也就是关停的意思。

第三,免费教育范围将扩大。

今年最大的动作,就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免去了幼儿园大班的保教费。

至于中班和小班,8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提到,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

按照中央的执行速度来看,估计未来两年内,幼儿园全面免费时代,会真正来临。

此外,这里提到的“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也暗含着,未来高中阶段也可能纳入义务教育。

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试点了“十二年义务教育”,部分民族地区更是直接推行了 15 年免费教育(含高中阶段)。

比如广东珠海,2007年就率先推出12年免费教育政策,把免费教育覆盖到高中阶段,每年投入近2亿元财政补贴。

同年,陕西省吴起县将免费教育的范围由城乡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到十二年教育,将高中教育纳入免费范围。

内蒙古准格尔旗,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全程免费教育的体系构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学段免费教育的县域单位。

西藏自治区已经实行15年免费教育。2007年启动城镇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扩展至中职学生,2011年覆盖农牧区学前和高中阶段,2012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

最近,成都则在多所学校尝试“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式学校和“初高”六年贯通式。

随着人口收缩,学生整体人数见顶,以及社会整体对教育、人才的重视,叠加鼓励生育,免费教育范围扩大,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