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设置职称的初衷是什么?就是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老师的专业成长,希望通过职称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从而带动我们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但时隔今日,我们发现,职称已经违背了初衷,很多地方甚至把它当成了一种福利,想倾向谁就倾向谁,可以说,现在很多老师的职称已经和教学没什么关系了。
近日有网友说:某乡镇中学共79名老师有48人已经评上高级。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了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我们的教育早就把职称像福利一样送给了农村教师,很多地方早就规定,只要年限时间到,农村教师都可以晋升高级。
给乡村老师送福利当然是好事,但是把职称当成福利一样向农村教师倾斜,真的好吗?是不是偏离了职称的初衷呢?
第一:职称向农村老师倾斜了,但农村的学生也快跑完了。照顾乡村教师是应该的,想办法留住乡村教师也是应该的,所以长期以来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大家也没意见,但问题是,这样的结果并不理想。
看看这些年,农村学校几乎快没学生了。为什么呢?为什么老师留住了学生却跑了呢?农村的老师都是高级职称了,为什么还留不住学生呢?可见,留住教师和留住学生是两码事。留住教师未必能留住学生,说不定还会加速学生的流失。
农村学校这些年学生流失严重有社会的原因,但肯定也有老师的原因。农村老师评个高级太容易了,可以说躺平就能评上,反正熬到时间自然就晋升了。哪怕教学成绩倒数?哪怕什么荣誉证件也没有照样评?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为什么还要努力教学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呢?
职称本身就不是什么福利,硬要把它当成福利送给农村教师,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未必好,看看这些年农村的教育质量就清楚了!
一直以来,我们教育上的专家都认为,职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法宝。越是高级职称的老师水平越高,教学质量也越好,所以他们也应该享受最高的待遇。但看看农村的高级老师,是不是巨大的讽刺呢?
首先,他们的教学水平并不高,甚至还很差。和县城老师比比就清楚了,大多数老师的水平都比不上县城的老师。其次教学质量也不高,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农村孩子背井离乡去县城上学了。看看这些年,农村学校高级教师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却越来越差,是不是反差很大呢?
农村高级职称的泛滥,绝对是对职称最好的解释。由此可见,职称对教育教学的作用真没那么大,就算当成福利送给老师们也没用,照样提高不了教育质量。由此也充分说明,不是职称越高老师的水平就越高,职称已经和教育教学没什么关系了。
现在的学校离开职称好像都不会管理老师了,几乎所有的领导都在用职称拿捏老师,都在把职称当成学校的某种福利。
看看我们的学校,什么都和职称挂钩,继续教育、出勤、教学、班主任等等都作为考评职称的依据。只要老师们对什么有意见,学校领导都会用一句话回怼:“不同意取消当年评职称的资格”。很多领导都把职称当成福利,积极支教者,优先评职称;在一些活动中表现突出者,优先评职称。等等太多了,职称成了福利、待遇的代名词。
把职称当成福利,是违背职称的初衷的。职称从来不是福利,是对老师专业水平的认可。一个老师如果教学水平低下,就算舍己救人,也不能评为高级教师,可以发奖金,但不能发职称。所以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本来就不够科学,事实也证明,这样并不可行,虽然留住了教师,但留不住学生,更提升不了教育教学质量!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