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
可是,昨日复昨日,明天又明天,人这辈子又有多少个十年呢?
其实,多数人在这一生当中,也无非是重复着昨日的行程罢了。
于是,无聊、乏味、孤独、平淡,甚至是迷茫、惆怅、颓废、痛苦。
其实人这一生,担子已经够重了。
选择及时放下,不是让自己放弃,而是为了更轻快、更松弛地走向明天。

放下过往的纠缠
人嘛,总是属于那种复杂的动物。
比如说,总爱跟过去较劲,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还容易跟自己和别人过不去。
可是,你要知道,昨天的太阳,是晒不干今天的衣裳的。
所以,与其跟过去的是是非非纠缠个没完没了,不如及时割断,放下,遗忘。
如此,反倒能让自己走得更松弛,活得更自在些。
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的确,忍一忍,放一放,不再纠缠,不去搭理,这可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于是,我们才不会在烂人烂事上浪费生命。
作家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确实,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不搭理闲人,不插足别人的因果人生。
如此,我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腾出地方装未来。
放下无谓的执着
事实上,一个人若是太执着于某个结果,那么操作就容易变形。
就好像当我们用手去抓沙的时候,但凡自己抓得越紧,那么沙流失的就越快。
苏轼为官一生坎坷,官场几度沉浮,但他却能在绝境中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和洒脱之感。
在他被贬惠州时,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后来又流放海南,他也没放弃什么,反倒积极地办学教书传播文化。
他放下了对仕途的执着,放下了对人情冷暖的叩问,而是回归内心,松弛而活,最终也活出了千古风流。
《道德经》中有言:“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其实,凡事尽可能不强求,不固执,做到顺势而为。
如此,放得下,忘得掉,不执着,一切的一切,才能回归其中的本质。
而当你不再执着于必须怎样的时候,反而能在现实当中看见更多的可能。
放下沉重的包袱
任何时候,心里面一旦装上了太多东西,那自己脚下的步伐自然就走得慢了。
所以,聪明人都会定期清理自己,放下沉重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
陶渊明辞官时,毅然决然脱下官服,换上布衣,不关注任何官场消息。
他为了简单、低欲地活出自己,便主动回归田园生活。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这样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及时放下了官场上的荣华,换来了却是“采菊东篱下”的自在,这样的生活状态反倒让陶渊明过得更舒服自在。
就连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智慧的艺术,在于知道该忽略什么。”
的确,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的干扰。
让自己及时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物欲,放下虚荣的面子,放下过高的期待。
如此,反倒那些感到平静、自在、安然,因为当你学会了做减法,那自己的生命就开始做加法。
其实说到底,放下不是失去,而是另一种获得。
放下怨气,得到平和;放下执念,得到自在;放下包袱,得到轻盈。
于是,在众生皆苦的世界里,一个人放下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余生,天地本宽,岁月本长,可若是我们活得太忙,又舍不得放下,那势必没法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