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女子买年糕30元一斤结账92元,掀开裹粉盒发现藏货

山东淄博的刘女士在购买年糕时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她在一个流动年糕摊点购买年糕,明明只要求切取一小块,最终却被收

山东淄博的刘女士在购买年糕时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她在一个流动年糕摊点购买年糕,明明只要求切取一小块,最终却被收取92元高价。经过现场维权,她成功追回了部分损失,但事件暴露出的流动摊贩监管问题值得深思。

事发当日,刘女士驾车途经一个播放着"好吃年糕"宣传语的流动摊位。在确认价格为30元/斤后,她指定位置让摊主切取一小块年糕。摊主随即将其放入白色布料遮盖的容器中进行裹粉处理。称重时显示金额高达92元,相当于3斤多的分量,这与刘女士预期的重量存在明显差距。

虽然心存疑虑,刘女士仍先行付款。离开后她越想越觉得可疑,决定返回摊位一探究竟。当她掀开裹粉容器时,发现里面藏有多个未经裹粉的小块年糕。就在刘女士拨打投诉电话时,摊主匆忙退还50元后迅速驾车离去。

此事件涉及多个法律问题:

首先,摊主的行为已构成消费欺诈。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经营者不得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数量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本案中摊主通过隐蔽手段增加商品重量,明显违反相关规定。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实行"退一赔三",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刘女士虽已追回50元,但仍有权主张进一步赔偿。

在行政执法层面,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对涉案摊贩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由于涉事摊贩采用流动经营方式,增加了监管和查处的难度。

这类事件在流动摊贩中并不罕见。有消费者反映,部分不良商贩通过遮挡称重器具、掺杂增重等手段牟取不当利益。由于流动性强、取证困难,消费者维权面临较大挑战。

目前,刘女士已将相关情况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专业人士建议,消费者在流动摊位购物时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称重过程,保留支付凭证。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流动商贩的登记管理,建立失信摊贩黑名单制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