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大明王朝 1566》里的冯保一开始挺小人的,为什么吕芳护着他?

故事开篇,便是腊月二十九那场惊心动魄的廷杖。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因谏言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故事开篇,便是腊月二十九那场惊心动魄的廷杖。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因谏言 “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触怒嘉靖,被下令杖责。冯保作为监刑太监,竟擅自加码,喊出 “往死里打”,周云逸当场毙命。

这一狠厉举动,瞬间让冯保站在了清流的对立面,成为众矢之的。

而正月十五的那场瑞雪,更是将冯保的政治投机暴露无遗。他先是封锁消息,不许其他太监声张,而后独自一路小跑,心急如焚地奔向玉熙宫,只为抢在众人之前向嘉靖报祥瑞。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之中,他这种越级邀功的行为,不仅惹恼了司礼监的诸位上司,也让嘉靖心生不悦。

在司礼监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权力体系里,冯保只是一个底层宦官,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渴望。他急切地想要打破阶层的束缚,于是将 “揣摩上意” 当作了晋升的捷径。在他看来,只要能直接迎合皇帝,就能一步登天。可他却忽略了官场的复杂与微妙,他的每一次越界,都像是在权力的钢丝上裸奔,既没有深厚的政治根基作为支撑,也缺乏对后果的周全考量。在周云逸事件中,他以为打死周云逸就是对嘉靖的忠心,却没想到此举引发了朝堂的轩然大波,成为严党与清流斗争的导火索,而他自己也被当作棋子,被各方势力来回摆弄。

冯保绝非愚笨之人,相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在周云逸谏言时,他能迅速捕捉到嘉靖的不满情绪,从而做出 “往死里打” 的判断。可这种机敏,在缺乏格局和智慧的情况下,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

与吕芳相比,冯保的差距一目了然。吕芳在严嵩与清流之间长袖善舞,总能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维系着宫廷的微妙平衡。他懂得嘉靖的心思,也能洞察群臣的意图,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深思熟虑。而冯保呢,做事仅凭一时冲动,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长远的后果。他急于表现自己,却不懂得隐忍和等待时机。在报祥瑞一事上,他如果能先向吕芳请示,遵循宫廷的规矩和秩序,或许不仅能得到嘉奖,还能给吕芳留下好印象。可他的贸然行动,让他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种性格缺陷,源于冯保的成长困境。

他身处底层,见惯了世态炎凉,深知权力的重要性。在他的认知里,只有快速上位,才能摆脱被人欺压的命运。

于是,他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自我,变得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成为了别人眼中的 “小人” 。

在《大明王朝 1566》构建的权力网络中,吕芳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宛如站在权力金字塔尖的棋手,精心布局着自己的势力版图 。他收了众多干儿子,对这些后辈的培养可谓煞费苦心,因人而异的为他们规划好了各自的出路。

忠诚且能力出众的杨金水,被外派到杭州担任江南织造局监正。

杭州作为江南富庶之地,江南织造局更是承担着大明宫里一半的开销,是嘉靖皇帝的小金库,这一安排足见吕芳对杨金水的信任与器重。这既能让杨金水远离宫中复杂的权力争斗中心,又能在地方上积累政绩与财富,为日后的晋升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而性格憨厚、政治能力稍欠的黄锦,则被安排专门伺候嘉靖皇帝的饮食起居。黄锦的忠厚老实能让嘉靖帝在深宫内感受到一丝难得的质朴与忠诚,也使得吕芳能在皇帝身边安插一个可靠的眼线,随时了解皇帝的心思与动向。

在明代的宦官权力体系里,这种 “师徒 - 亲属” 的关系网络,是权力传承与延续的关键纽带。

太监群体身处宫廷,他们的权力并非来自科举功名或地方政绩,而是依赖于皇权的信任与授权,以及内部紧密的人际关系。吕芳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他对干儿子们的庇护与培养,既是出于情感上的师徒情谊,更是为了构建一个稳固的权力传承链条。

冯保作为吕芳众多干儿子中的一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质。

他聪明伶俐,脑袋瓜转得极快,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常人难以察觉的信息 。

同时,他野心勃勃,内心深处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不甘心一直屈居人下,只做一个小小的东厂提督太监。

在吕芳看来,冯保虽然年轻气盛,做事冲动不计后果,但他的这些缺点并非不可救药。

年轻人有野心并非坏事,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将来必能成为司礼监的中流砥柱。打死周云逸一事,虽莽撞冲动,却也显示出他敢作敢为的一面,并且他确实猜对了嘉靖帝的心思,这说明他在揣摩圣意方面有着一定的天赋。因此,在吕芳眼中,冯保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