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陈赫庆生照差点没看见鹿晗

当陈赫在凌晨四点对着那张精心构图的庆生照“苦苦寻找”鹿晗时,这场拙劣的表演已经超越了娱乐新闻的范畴,沦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流

当陈赫在凌晨四点对着那张精心构图的庆生照“苦苦寻找”鹿晗时,这场拙劣的表演已经超越了娱乐新闻的范畴,沦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狂欢。四十岁的男人不去思考人生下半场,反而像个蹩脚的魔术师般对着镜头大喊“看啊,这里有个隐形人”,这种故作天真的油腻感,简直让人想把“四十不惑”这个词从字典里永久删除。

让我们先来欣赏这幅当代《最后的晚餐》式的杰作:鹿晗像个误入镜头的临时工般蜷缩在阴影里,浅金色头发在顶光下泛着廉价染发剂般的光泽。这位曾经的内娱顶流,如今竟需要靠“大家来找茬”游戏维持存在感,不知该感叹娱乐圈的残酷,还是该佩服他甘当绿叶的“觉悟”。而陈赫那句“头有点痛”的抱怨更是妙不可言——毕竟要数清这场作秀能带来多少热搜指标,确实是个伤脑筋的体力活。

所谓“十年神仙友情”的真相,在邓超那句“成熟点”的训诫中早已原形毕露。三个中年男人互相用十年前综艺节目的陈年老梗尬聊,像极了过气相声演员在乡村大舞台重复着早已没人发笑的包袱。当鹿晗用“少吃点小龙虾”这种馊到发酸的玩笑撑场面时,恍惚间还以为是2015年的《奔跑吧》剧本漏撕了一页。最讽刺的是,这群人一边贩卖“真实友情”的人设,一边连合照都要靠阴影来制造话题——既然感情这么好,怎么不直接把鹿晗P成奥特曼发光体?

网友们的“技术破案”更是当代赛博奴性的完美体现。成千上万人熬夜放大照片寻找某个过气偶像的轮廓,这种集体行为艺术足以让任何社会学家崩溃。当某个粉丝得意地标注出“鹿晗的第三根头发丝在阴影中反光”时,建议直接授予其电子厂流水线质检员的荣誉职称。而“友谊申遗”这个标签的出现,证明我国网民确实需要紧急普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常识。

这场闹剧最令人作呕的,莫过于对“精修文化”的虚伪批判。当公众对着这张故意拍糊的照片歌颂“真实”时,显然忘记了照片里每个人脸上都打着价值百万的医美针剂。所谓“无需形式化站位”的松弛感,不过是过气艺人抱团取暖时最精密的算计——毕竟若真站在C位,谁还记得陈赫最近一部作品是直播带货的翻车现场?

在娱乐圈这个大型楚门世界里,连“看不见的友情”都能明码标价。建议下次直接给鹿晗穿上光学迷彩,让邓超举着“寻找瓦坎达”的牌子,或许能凑齐金氏世界纪录“最做作营销事件”的申报材料。至于那些感动于“默默相伴”的观众,建议重温《皇帝的新衣》——不过这次裸奔的,是三个中年男人最后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