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然而,对于基层单位而言,如何将制度落实到一线,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一直是管理的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不少单位从实际痛点出发,选用二维码这种更轻量、门槛更低、部署更快的工具来搭建自己的消防管理体系,比如中车、中石化、以及各地消防队。他们利用草料二维码,成功将巡查记录、教育培训、隐患上报等环节落实到了现场、责任到了个人。
我们整理了近期的用户案例,与大家分享一线管理者是如何用草料二维码提升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的。
一、消防设施一物一码管理在传统的消防器材管理中,纸质点检卡容易破损、易受潮,并且字迹难辨,存在提前填写等情况,管理人员难以核实巡检人员是否真实到场。
针对这个问题,江西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借助草料二维码平台自主开发了“消防二维码点检系统”。 他们通过后台批量导入数据,为全厂95处消防设施及16处防火重点部位(如变电所、配电间)生成并粘贴了专属二维码标签。点检人员只需通过微信扫码,即可获取消防设施的基本信息、检查标准等数据,并通过定位、照片等功能,确保点检人员到场。同时,结合“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确保扫码、填报、异常处理等操作人人过关,消防设施点检覆盖率100%。

包头铁路公司则使用草料二维码实现线上“一码管理”的应用矩阵。他们录入器材编号、所在位置、器材名称、有效期、负责人、联系电话等信息,生成二维码粘贴在对应编号的消防器材上,如同它们的“电子身份证”。
检查人员扫码便会弹出该器材的详细档案,以及上次检查时间和维修记录,完成器材状态核对后,实时上传器材照片并进行签名提交。一旦发现问题,还可在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反馈。彻底解决了过去消防器材信息更新不及时、检查记录难以追溯等问题。

无论是社区还是企业,消防安全宣传常面临资料发了没人看的问题。培训方式单一、资料分散、时间碎片,也是影响效果的原因。
太原市万柏林区消防救援大队制作了“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平台”二维码,将防火常识、科普小知识、典型火灾案例整理成“图文+短视频”的形式。

将二维码张贴在小区宣传栏、大厅、电梯、楼道等醒目位置,并同步推送至各小区业主微信群。利用居民等电梯的碎片时间,扫一扫就能看到家庭防火的“干货”:怎么查电器线路?油锅起火怎么办?电动车怎么规范充电? 而且内容多是短视频,老百姓一看就懂,不用硬啃文字 ,让消防安全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在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SGC2103队则利用草料二维码展示消防案例视频,组织员工进行“线上+线下”学习,让火灾预防和初期扑救方法成为班组日常技能,不再依赖一次性的集中宣讲。

人员密集场所的违规动火行为风险较大,但现场监管力量有限,隐患容易被忽视。
锦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凌海大队的做法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他们通过草料二维码平台制作“人员密集场所违规动火作业举报投诉”二维码,与通告一同张贴在商场、市场等重点区域。群众或场所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问题,无需下载APP,只需使用微信扫码即可填写信息并上传照片、视频。

这种“互联网+举报”模式,极大拓宽了监管部门的信息获取渠道,也为群众共管共治提供了便捷的反馈渠道,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内部管理去纸化除了一线业务,二维码同样适用于单位内部的行政管理,可替代传统的纸质单据,实现管理工作的可追溯、透明化。
过去,消防员请假外出需手工填写纸质假条,流程繁琐且不易保存,审批记录也难以实时追踪与统计。
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借助草料二维码平台自主研发了“消防员外出审批二维码”系统。
现在,消防员外出,只需手机扫码在线提交申请,班长、副队长、站主官在手机上依次完成审批,大幅缩短办理时间。系统还设置了“待外出-待归队-待测酒-完成”四个节点。成员归队时必须完成测酒并上传结果,流程才算结束。
所有的请假数据、时间点、测酒记录全部自动留痕,为队伍正规化管理提供了透明、可溯的数据支持。

二维码成本低,易上手,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一线管理者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围绕实际痛点,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出适合本单位的消防管理系统。目前,已有大量用户通过二维码实现了对消防设施的数字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