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母亲在儿子面前轻生,网贷催收仍在发

就在严悦喝药后抢救期间,“微粒贷”等网贷机构的催收信息仍在不停地发来。 (来源:信号新闻) “不用拿你的命还,我拿
就在严悦喝药后抢救期间,“微粒贷”等网贷机构的催收信息仍在不停地发来。 (来源:信号新闻)

“不用拿你的命还,我拿自己的命还。”2025年7月9日15时11分,35岁的严悦给丈夫发完这条微信,望着客厅中手里拿着玩具、只有5岁的儿子,喝下了一整瓶敌敌畏。15分钟后,孩子发现母亲倒在房间里,口吐白沫,再难唤醒。就在严悦喝药抢救期间,“微粒贷”等网贷机构的催收信息仍在不停地发来。当天,她的手机里收到的催收短信超过30条,其中仅微粒贷一家就达19条。这些信息像一把把锤子,敲碎了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最后的心理防线。

这一幕,令人心碎,也让人深思:在这个时代,债务的阴影究竟有多沉重?她用生命向我们发出了一声沉重的控诉,却也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痛点——债务与心理健康的无声角力。 或许有人会说:“她太脆弱了,遇到困难就选择了极端。”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会发现,严悦的绝望不是偶然的。她是千万普通人的缩影,面对生活的重压、家庭的责任、债务的追债,逐渐被压垮的心灵,最终崩溃在了那一刻。她的手机短信堆积如山,那些催债信息像是一只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她的脖子,把她逼到了绝路。

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催收短信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责任问题。我们是否曾经忽略了那些在债务阴影下挣扎的普通人?他们的痛苦、无助,是否被冷漠和漠视掩盖?每一条催收短信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和一个生命的逝去。我们是否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忘记了人性的温度? 这件事让人不禁反思:在追债的钢铁丛林中,是否有一条底线?是否有一种善意的界限?或许,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法律的约束,更是社会的温暖和理解。金融机构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建立起人性化的催收机制,避免让债务成为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时,社会也应给予心理健康更多关注。每一个陷入债务泥潭的人,都值得被理解、被帮助。不能让“还债”变成夺走生命的利刃。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绝望不是唯一的出路,生命本身比任何债务都宝贵。 严悦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阴暗角落。它呼唤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那些被债务折磨得喘不过气的人们,去反思我们的制度和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避免再有无辜的生命在债务的阴影中陨落。因为,生命,没有任何债务可以偿还得了。#母亲在儿子面前轻生 网贷催收仍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