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南京刚刚解放不久,城南雨花台宝林庵的后山坡上,一对母子跟着公安人员来到杂草丛生的乱坟岗。少年紧紧握着母亲的手,看着工作人员一锹一锹地挖开泥土,心中既恐惧又期待——他真的能找到失踪三年的爸爸吗?

当棺木被小心翼翼地打开,尸体早已腐烂,根本无法辨认。那位名叫张育民的女士强忍泪水,仔细查看着遗骸。突然,她通过牙齿认出了自己的丈夫卢志英烈士,他的一颗门牙在苏州监狱被特务刑讯时打掉了一半。
“容儿,这是你爸爸……”张育民哽咽着对儿子卢大容说。

少年颤抖着将一枚国际和平纪念章,别在爸爸胸前那早已破烂的衣物上。自1947年秋走出监狱,他一直在等待父亲回家,喜欢听爸爸爽朗的笑声,记得爸爸对他的种种关爱。而现在,他知道国民党反动派永远夺去了爸爸的生命。
现场工作人员无不落泪。他们为卢志英换上崭新的解放装,重新入殓。国民政府枪决了杀害卢志英的刽子手任宗炳,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而这个悲壮故事的背后,是一位在中共隐蔽战线奋战20余年、立下不朽功勋的谍战英雄。

卢志英,1905年出生于山东昌邑一个贫农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传奇般的谍报生涯。
1934年,蒋介石在庐山牯岭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严密部署了旨在“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当时,中央苏区只剩下七八个县城,陈毅曾形容当时苏区的狭小地域“拿梭镖一捅都能戳穿”。

这个由德国顾问设计的“铁桶计划”,调集150万大军,准备对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形成半径150公里的严密包围,然后每日推进,逐步缩小包围圈,企图将中央红军一举消灭。

幸运的是,历史在此转弯。
与中共有联系的国民党将领莫雄,带着全套“铁桶计划”文件,连夜从庐山赶回德安保安司令部,立即交给卢志英等地下党员。
卢志英和战友们看到情报后大为震惊,通宵作战,将“铁桶计划”的要点以特急电报发往瑞金。

会后项与年带着情报,历尽艰险,终于送到周恩来手中。党中央随即发布战略转移的命令,中央红军赶在敌人“铁桶”合拢前,奇迹般地跳出了包围圈,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位谍报英雄的胆识和智慧,在长征途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935年,卢志英随莫雄调往贵州毕节,云贵川三省的咽喉要地。为了掩护当地留下的七八千名红军伤病员,卢志英巧妙地利用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师师长陈光中好色的癖性,假装给他做媒娶妾,整日用酒食灌他,使陈光中沉溺酒色,将“剿共”之事抛到九霄云外。

当红军即将到达毕节时,卢志英又利用陈光中畏惧红军的心理,示意他主动撤离。就这样,毕节变成没有国民党势力的“空城”。1936年2月,由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顺利进入毕节休整18天,为继续征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革命路上,卢志英也收获了爱情。1928年,他与曾经救他出狱的女共产党员张育民结为夫妻。

然而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卢志英夫妇付出了巨大牺牲。在随红军行动途中,为保护部队安全,他们不得不把仅3个月大、受惊吓发出啼哭声的爱子,挂在另一方向的枣树上吸引敌人注意力。一阵枪响后,敌人离去了,战友们脱险了,可他们永远失去了亲骨肉,容儿的双胞胎哥哥。
1947年3月,因叛徒出卖,卢志英在上海不幸被捕。妻子张育民和儿子卢大容也相继入狱。

国民党当局认定他掌握着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情报,先以高官厚禄诱惑,甚至许诺让他当上海公安局长。诱降失败后,便露出凶相,对他动用“电刑”、“灌辣椒水”、“火烙”、“绞头”等酷刑。
他坐“老虎凳”的时候,敌人一直上到7块砖,腿骨被折断。受过“电刑”,行刑中数次昏死过去。但敌人的种种酷刑,对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丝毫无用的。他说:“你们要想从我嘴里得到什么,那是做梦。”

敌人见酷刑无用,又妄图用骨肉之情软化他,把他与妻子儿子关在一起。卢志英立即识破了这一阴谋,他对妻子说:“要警惕一些,特务把你和孩子弄来,不是偶然的,这是阴谋。在这里,我们表面上象自由些了,实际上他们是想用夫妻和父子之情来软化我。这比拷打的手段更毒辣。”
1947年中秋节,特务们将卢志英一家三口押到刑讯室“全家团圆”。当着他的面,对张育民施以电刑,将电线接在她的乳头上。接着,又把年仅12岁的卢大容吊在大梁上,两条腿绑在一起,只脚尖着地,扒光衣服施以酷刑。

面对此情此景,卢志英强忍心痛,对妻儿说:“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监狱里共度中秋佳节。没能让你们吃上团圆饼”说完便用特务的皮鞭,在地上划了一个很大很圆的月饼。
这是他们全家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在狱中,卢志英深知革命即将成功,他不希望儿子将来靠父亲的功绩与荣誉生活,就戴着手铐坚持教儿子学习文化。
一天晚上,天气又闷又热。卢志英戴着手铐,坐在桌子旁边教儿子做算术。他对妻子讲:“将来的世界是他们的,不学好本领可不行啊!”

就义前十几天,卢志英托人传递给提前出狱的张育民一件大衣,领子里密缝着几页揉皱了的纸,上面写满了革命诗篇。在纸的反面,还用铅笔写了“胜利在望,死而无怨”八个大字。
1948年12月27日晚上,丧心病狂的特务把放了麻醉药的手巾塞在卢志英嘴里。卢志英不断反抗,被特务用粗木棍打昏过去,放在麻袋里,拖上汽车,在南京的雨花台被活埋。
在黎明前倒下的卢志英,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但他的精神永存。

1950年,当卢志英的遗体被重新安葬时,那位在狱中被他教导要学好本领的儿子卢大容,已经成长为有志青年。后来,他从苏联学习归国,投入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中。解放后,卢大容将狱中经历写成《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一书,感动了无数读者。
卢志英红领巾中队在1955年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英雄中队。1957年,为响应中央支援农业建设的号召,“卢志英中队”的队员们通过勤工俭学筹集资金,发动全省少先队员捐建了一座“红领巾水库”。这一善举被毛主席称赞,水库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卢志英烈士的谍战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敌人心脏地带奋战二十余载,屡建奇功;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他为人夫、为人父,在严酷斗争中展现了深沉的爱与责任。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望着那郁郁葱葱的松柏,仿佛仍能听到卢志英烈士爽朗的笑声,感受到他那永不熄灭的革命热情。
他虽然在黎明前倒下,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卢志英:长留肝胆照青史
大众日报2019-06-13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