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比手机还快的今天,“老车主是否等于被抛弃”的讨论从未停止。当大多数企业选择将资源倾注于新车时,极氪却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为超过7万名2024款极氪001(不含极氪001FR)、2024款极氪009车主,开启一场史无前例的辅助驾驶系统跨代升级众筹。这不是一次技术升级的尝试,而更是对“用户型企业”承诺的一次深度实践。

听劝的极氪,如何走到众筹这一步?
去年因产品策略调整引发的用户讨论,让极氪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用户信任考验。但正是这次经历,仿佛一剂催化剂,让“用户至上”从一个口号,加速内化为极氪一系列看得见的行动。从高管在社交平台直接与用户互动,到设立《极氪零距离》栏目坦诚回应热点问题,极氪的沟通方式从“官方发布”转向了“双向奔赴”。

而这种转变,在近期极氪千里浩瀚H7的升级众筹项目中有更为深入的体现。从今年9月14日丽江的全球用户委员会共创会上,用户代表提出的建议,短短几天内就获得吉利汽车集团CEO的公开回应,并在一个月内迅速完成了从立项、技术路径确认到最终方案公布的全流程。如此高效的响应,不仅展现了极氪在倾听用户声音上的诚意,更体现出其将用户建议转化为实际产品与服务的执行力。对一家大型车企而言,这种从“听到”到“做到”的进阶,远比任何承诺都更具说服力。
众筹,是基于用户与企业共赢的理性选择
面对老车主升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诉求,极氪本可以有更简单直接的选择,比如免费升级或提供标准化付费方案。但它最终选择了“众筹”这条更具争议的道路。要理解这个决定,需要抛开情绪,看看背后的现实逻辑。

根据官方信息,此次升级并非简单的芯片替换,而是一次涉及底层芯片、系统布控、线束布局的全面更换,技术复杂度极高,堪比“为一辆车更换大脑”。其研发投入就近2亿元,单车硬件成本超过3万元,涉及大量零部件的更换。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和7万辆的潜在升级基数,众筹模式成为一种务实的解决方案。它本质上是一种“需求驱动”的模式:只有当足够多的用户明确表达升级意愿并预付费用时,大规模的开发和生产投入才具有经济可行性。这避免了“所有车主为少数升级车主埋单”的成本摊派,也让参与众筹的用户能享受到规模化带来的价格红利。从行业来看,无论是小鹏的芯片升级众筹,还是特斯拉的硬件付费升级,都验证了这种模式在平衡用户需求与企业风险上的价值。
值不值得升级?车主要不要买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极氪此次方案的诚意。官方承担了全部的开发成本和大部分硬件成本,并为近30万非千里浩瀚系统的首任车主提供了价值20000元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权益券”。这意味着,在权益券抵扣后,001车主的实际支出可能不超过1.5万元,009车主不超过2万元。对比友商类似的硬件升级项目,这个价格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但对于符合条件的车主而言,到底要不要升级?值不值得升级?回答这两个问题前,车主们还需要慎重思考:
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爱车进行深度“手术”?毕竟在升级过程需要拆卸大量部件,尽管不影响整车质保,但也相对于“回厂重造”了。
对于一部已经使用了一段年限的车辆,也有意在未来一两年内计划换车,那么投入上万元进行升级,其长期价值就需要仔细权衡。或许,将权益券用于未来增换购新车的尾款抵扣,是更明智的选择。第三,现有的Mobileye方案在AEB、LCC等基础功能上表现稳定,高速NZP也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对于主要在城市通勤,对最前沿辅助驾驶功能需求不极致的用户而言,现有系统或许已足够胜任。因此,参与众筹并非一个“必选项”,而是一个基于个人用车场景和财务规划的“自选项”。
众筹成功与否,极氪的品牌形象确实立住了
其实无论此次众筹成功与否,极氪都已经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向市场传递了强烈的品牌信号。官方通过公示《用户服务公约》、启动“神秘体验官”计划、重构用户权益体系(如开放权益转移)等一系列举措,重建与用户的信任纽带。而本次众筹,自然也可以看作是这一系列动作的延续和深化。

再者,面对行业普遍存在的“老用户关怀”难题时,极氪也没有选择回避或简单化的处理,而是试图用一种更透明、更共担的方式去解决。或许这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或许短期内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但这种敢于直面问题、尊重用户选择权的态度,正是构建一个高端品牌信任基石的必经之路,显然,极氪正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不仅是一次众筹,更是一次行业启示
此次众筹时间为11月24日-12月24日,结果无非两种:若众筹成功,意味着超过设定数量的车主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极氪将立即投入开发,并在明年5月份开始兑现承诺,这将是用户与企业共创的一个里程碑;若未能众筹成功,极氪也将在3个工作日内退款,并为所有权益券持有者保留了未来五年内增换购的福利,且同样是一次有价值的用户需求普查,更是极氪的对老车主的重视和交代,意义已经远超于“众筹”本身了。

当然,不光是极氪,所有新能源品牌都应该理性去思考与用户关系的“新可能”,这也是对车企的一场关于责任、诚信与长期主义的压力测试。对极氪而言,这正是一次考验其能否穿越周期、赢得用户深度认同的关键机遇。
总之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极氪这次勇敢的尝试,都值得一份冷静的审视与尊重。